诱惑引导格力美的海信等家电巨头进军房地产
发布时间:2020-01-11 00:42:43
诱惑引导 格力美的海信等家电巨头进军房地产
一方面,占据利润高地的上游核心技术始终没法完全掌握;另一方面,自身赖以倚仗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退……正是在这样严峻形势的逼迫下,中国家电企业不得不进入地产等利润更加丰富的行业,但这显然不是中国家电业的“救命稻草”
地产的诱惑
8月27日,T CL多媒体正式发布了其2010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T C L多媒体上半年亏损3 .3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 .9亿元)为此,T C L多媒体去年10月刚刚上任的C E O于广辉引咎辞职,T C L团体已任命团体高级副总裁赵忠尧接任该职务,而这已是T C L多媒体过去6年更换的第5位CEO
作为T C L团体的“主力”,T C L多媒体的再次陷入亏损仿佛更坚定了T C L团体掌舵人李东生进军地 产 的 决 心 之 前 的8月7日 ,T C L团体发布董事会公告称,已与知名地产企业万通实业签订了《进一步推动工业地产领域合作之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在工业地产领域的合作
据了解,T C L集团旗下的土地储备将逐步注入与万通实业合作的万通新创公司,而经过近30年的发展,T C L团体将在广州、内蒙古、成都、武汉、无锡等地设立众多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土地储备超过百万平方米
实际上,早在2004年,T CL集团已试水地产领域,先后成立了惠州T C L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深圳市T CL房地产有限公司
据了解,觊觎房地产业的不只是T CL与T CL一样,美的、格力、海信都已成立房地产公司,并且运作多年
家电制造企业为何频频进军房地产业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房地产中心的闵昱认为,房价一路上涨,令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利丰厚,而房地产行业进入门槛低,成本低,风险也低,令包括家电制造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争相加入到房地产掘金行列中来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也表示,一般制造业利润在3%~5%,开发收回本钱至少3年~5年,而房地产利润至少在10%以上,3年左右就有回报,制造业往往将从事房地产业作为投资平衡的一个手段
分析2009年年报就会发现,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格力、美的、海尔2009年净利润分别为29.13亿元、18.9亿元、11.49亿元,它们已是家电行业表现最为优秀的与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相比,家电企业的净利润大为落后,去年,中海、万科、保利的净利润分别为65 .4亿元、53.3亿元、35.2亿元
房地产企业的年度净利润几乎为家电企业的几倍,丰厚的利润空间自然令家电企业垂涎不已版权信息:本文来源于合肥房地产交易,
难破利润魔局
对于家电企业进入地产业的时机,不少人表示现在进入有点迟到了,而且又恰逢国家对房地产采取紧缩政策广发证券家电分析师周瑾就对此表示,“房地产市场投资变动性太大,无法成为制造业持续增长的保障”而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世同同样认为,当所有人都看好房地产,这意味着该行业已经积聚了巨大的风险
事实上,家电企业类似的“不务正业”举动由来已久在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的多元化投资集中在扩大产品经营范围而随着家电主业的利润愈来愈少,这种多元化投资越来越活跃,也越来越与主业无关:从最早的“试验田”PC开始,直到后来的、汽车、金融热潮,每一个行业都是当时最具有暴利的行业,也被认为是最短命的行业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家电制造业的“疯狂”却是不得已而为之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表示,站在企业的角度,逐利是天性,像格力这样的制造业巨头都进军房地产,说明目前家电制造业存在很大的困难
“我们也知道家电制造的崛起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家电制造商高层面对“家电企业该向何处走”的发问时表示,然而,保持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强大的科研投入,但家电业羸弱的盈利能力却拖累了家电企业的创新力度
跨国公司一般都将占收入5%或更高比重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但中国企业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可谓少之又少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90%的欧美跨国公司都已把创新融入了他们的企业战略,80%都建立了全公司的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都把利润的10%投入到了研发当中而在日本,尽管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经济虽然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低迷之中,但日本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投入从1995年开始不仅没有减少,而且一直在增加,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总额达到了16.8万亿日元左右,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高达3 .35%,这一比例堪称世界之最版权信息:本文来源于合肥房地产交易
“世界工厂”不是中国专利
除没法突破外资技术桎梏以外,中国家电企业进入地产的另一个缘由是,曾在相当程度上依靠便宜劳动力取胜的中国家电制造业正面临着人力成本上涨的挑战
从2010年开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方向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产能开始向中国以外的地方转移,包括东南亚、非洲、东欧以及北美墨西哥、东南美洲
究其原因,中国制造的最大优势———劳动力,其便宜性和充分性都在下降有关调查预测,2014年起中国人口依存度将逐步上升简单理解就是:不劳动人口比劳动人口多,需要抚养的人口在增多、而能生产的人在减少这样一来,过去10多年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人口红利就依赖不了了劳动力的供应减少,劳动力本钱还在上升瓶颈就出现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23日刊出的评论说,受到“世界工厂”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减少、成本攀升之势影响,所以,“中国以外的选择”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业今年的主题
马来西亚吉隆坡最新消息则显示,松下马来西亚社长杰佛瑞日前宣布,目前正在研究为了进一步削减成本,将现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进口供应体制,改由马来西亚当地工厂的可行性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此前,松下等日本企业受金融危机压力,曾计划削减甚至关闭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海外工厂但随着经济复苏,信心恢复,包括松下在内的日系家电厂商开设重新审视中国、越南、泰国、马拉西亚等海外工厂布局计划此举,或将进一步影响上述企业在华生产布局,加速其向中国以外地区转移产能的步伐”
明显,外资企业原来选择落户中国是因为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如今中国情况出现变化,它们开始计划转移到成本更低廉的地区
对于承接市场来势汹汹的挑战,国内有不少人没有足够重视,甚至掉以轻心,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的地位暂时难以撼动但回顾历史,“世界工厂”不是中国的专利,它最初由英美转移到日本,再由日本转移到中国,同样,也完全存在转移到印度、越南等新兴地区的可能
一些忧虑中国家电现有生产模式的人士大声呼吁,如果这种态势难以得到改观,随着产业资本的迁移,家电制造业或将走向消亡
更为重要的是,与中国企业不同,家电只是外资巨头极为微小的一个分支,尽管家电业早也进入微利时代,但其主业(比如西门子的工业电气、L G的重化工等)却为其提供了充盈的科研资金,而中国家电企业却没有这样的强大的利润源支撑
正由于如此,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从而逼迫中国企业无法在上游掌握更多话语权,“代工者”的角色难以翻身
静脉炎能治好吗泉州妇科医院哪家好
口臭口苦吃什么食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