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都江堰体育网 >> 电竞

国人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很注重对人的称呼

发布时间:2020-04-02 13:27:21

摘要:国人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很注重对人的称呼。有一句俗言说“不怕认错,就怕叫错”,证明了民间对人称呼的看重。 国人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很注重对人的称呼。有一句俗言说“不怕认错,就怕叫错”,证明了民间对人称呼的看重。现代社会不仅没有对人称呼进行多少变革,且有专门让小儿记住的磁带:“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外婆……”不过,没有爸爸的妻子叫妈妈,妈妈的丈夫叫爸爸—这两句,不需要教,孩子大抵不会叫错的。

中国有历史以来的统治阶级,更是看重对人的称呼,最极端的是把皇帝喊“万岁”,万岁却把百姓叫“小民”,从小民到皇帝之间的官职称呼,还有专门的官称职务级别簿,尊卑明显,阶层明晰,品级清楚,等级森严,不可冒犯。倘若认错或者是叫错,兴许立即就有杀头之祸。比如,若有人胆敢把唐太宗叫一声李世民,他的一家绝对没有后人还在这个世界上的——满门给抄斩了!

现代中国社会的官职,从农村行政建制的组长,一直称呼到全国人大委员长;从行政机关的股长,一直称呼到国家主席;但主任却是从村到中央都是同样的一个词组,可大小的含金量却有很大的区别,认错了不要紧,如果叫错了官衔,人家是很不喜欢的。而且,在各级党委、政府正式委任官员的文件中,为了维护某些人的实际级别,还要加括号予以注明。

近年,电影片子面对社会实际把某些官职称呼进行了简化,比如,把王局长叫“王局”,还有“王处(长)王科(长)什么的,很有些副作用:很自然的让人认为那个局就是王姓的局,民主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的局。一个局,怎么就成为私人的局呢?!

如此简称,依此类推,有些姓也是不适宜的,比如有部长姓夏或者是姓殷,你就不可以简称,一简称就成了“夏部”、“殷部”,成了“下部”和“ ”的谐音,是对人家的侮辱,人家能喜欢您吗?还有,有那姓郑的副局长和姓傅的正局长无论如何也要打混的,没有办法,不喜欢也只好认了。

还是说民间,您问个路或者求人指点一下东南西北,把该叫大姐的叫大嫂,把该叫大爷的叫大叔——要么人家不理睬你,要么人家给你指个反反腔,让您南辕北辙,反其道而行之。

言归正传,在下说我的一位友人对我称呼三变的事情,回想起来,颇有趣味。

我这人,因为没有一官半职,还是独苗,连舅官也不是,所以我的称呼从上小学的名字到现在也没有变,笔名也只是变了字而没有变音的,之所以人家对我的称呼有变化,那是人家的地位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使然。怪不得那本人。

友人山娃子,长得高高朗朗,帅帅气气,是县南部深山人氏。不合籍贯农家,为了跳出农门,走上了参军入伍曲线救自己的道路。当兵三年,在部队解放军大学校受了文艺创作的熏陶,不满国家当年对待军人“社来社去”的政策,不服气自己的命运打个转又回到农村的晦气,要寻求二次跳农门之路——认定了文艺创作这一行。他经常写出一些还很不成熟的作品送进县城来,很礼貌很谦虚地请我斧正,并且很想尽快出名,恳求无论如何要在我们办的文艺小刊物上发表;把我称做“老师”,长一声短一声叫得清甜!

我深深记得在山娃子回山的那年,有一天大雪纷飞,他硬是从山里把一包木炭扛上了班车,几经辗转驮到我的家中。说,天很冷啊,得让老师暖和暖和。

雪中送炭情谊真,所以至今记得清。他那亲热摸样啊,我心热,别人很眼热呢!

山娃子为出山,着实勤奋。日以继夜,不停地写。可是,毕竟文艺创作很难很苦还要耐得寂寞,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功成名就的,要发表人家还看得下去的文章,还真是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岂一日之寒!

山娃子耐不住寂寞了,或者说吃不住业余文艺创作的苦了,就很快调头写新闻报道。一时间,县广播站的高音喇叭天天三回滚动播诵他的稿件。新闻报道,县里很重视;县里把新闻报道人才比文艺创作人员看得金贵。山娃子水到渠成,一闪身就进了县广播站,成为一名正式吃“皇粮”的记者。

要说新闻记者也不是多大的官不是?也不是比文艺创作行当高贵多少不是?可从此山娃子见了我就不再“老师”了,大街小巷见了我一慨呼之曰;“老陈”!俨然把我这个曾经的“老师”忘到九霄云外了。

或许他没有忘记曾经的老师,只是人家也是吃皇粮的身份了,是与我平等,自然不可以再把我叫老师,而完全应该叫我老陈。当然我也就没有什么不受用的想法,照样很爽快地答应。我知道那是叫我的,不要再等人家叫老师的。

人啊,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山娃子写新闻,比文艺创作一百个来得快。县里在市报省电台的用稿量空前提高,几乎占了全县用稿的半壁江山。不两年,山娃子纵身一跃,就名正言顺地调进了县委宣传部。

县委宣传部,是替文化局把握政治方向的上级。山娃子水涨船高,从此再见到我不仅废除了老师之称谓,连“老陈”的称呼也给废了,由陈老师——老陈——简化到了“哎——”!

起初,他“哎”我,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那哎是哎谁?有一次县委宣传部开会,山娃子照直说我装糊涂,那哎不哎你哎的是谁?!呵呵,原来就是哎我的,我就不可以再装糊涂了,要认真听人家山娃子给我做报告,安排布置工作,还得绝对服从。山娃子是代表宣传部的,有时候甚至是代表县委的呢。

可我内心就是有一点不服气。你山娃子咋变得那么快呢?人家毛泽东他老人家当中央主席了咋还把当年的徐特立老师称作老师,并且还写文章说徐特立从前是他的老师现在是他的老师将来永远是他的老师呢?有此例证,我就越发增长了不服气情绪,就编排了一段“老师老陈哎”的小笑话在县城口头流传。

猪嘴扎得住,人嘴扎不住。山娃子很快知道了那则小笑话是编排他的。见了我,脸泛红了好几次,又哎了哎,想解释一下什么,可就是再没有哎出来。

共 21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提及称呼问题,作者讲述了一个与自己有关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在不同的身份时,对作者分别有不同的称呼,由最初的亲热周到,到最后的冷眼相待,讽刺了一些忘恩之人的卑劣品质。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编辑:尚林夕】

1 楼 文友: 2016-05-14 1 :09:56 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 楼 文友: 2016-05-14 14:29: 0 谢谢审阅编辑。四川治疗男科医院老君炉藤黄健骨丸治骨质疏松吗广东牛皮癣医院哪家好

劲部血管斑块
适合高血压患者补钙的食物
儿童咳嗽吃什么专用药好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