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职教危机生存
发布时间:2020-05-08 05:05:16
9月2日,新成立并开学的东莞心连心惠众职业培训学校特设应用与维护专业。眼下, 机器换人 已成为东莞制造业企业的流行趋势,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该培训机构首开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
徐忠清是浙江省海宁职业高级中学的一名教师,教了10年的经编(针织中利用经纱纵行结圈连成织物的方法 注)专业,他的学生里不乏经编、针织大拿,不少还没毕业的学生就被当地企业看上,还有外地企业前来挖人,十分抢手。不过,自从当地一家老国营企业添置了十几台新的机器,这种买方市场的局面悄然改变了。
一来,不再有那么多的岗位,原本留给人的位置,如今,让机器给占了。徐忠清清楚楚地记得,几年前,这家老国营企业只有 0多台机器,1个人看护1台机器,可以有 0多个岗位。现在有了60多台机器,看似数量提高,但机器的能耐大了,反而不再需要那么多人的看护,三四台机器,仅需1人看护足矣,如此下来,别说增招新人,不裁人已是乐观的了。
二来,这家老国营企业,下血本买了几台价值400多万元的高档机器。这种可供生产新产品的机器,学生们压根儿没有见过,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传统手艺,自然制服不了这些 高大上 的 家伙 ,于是,也面临着 上不了岗 的尴尬局面。
曾经的就业大户,就这样无疾而终了?至今,徐忠清脑海里,还能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 就业红火 的场面,那时,在这家国营企业里,几乎每一个车间,都能看到徐忠清的学生,如今,整个公司一年能接纳他三四个毕业生,已是不错的成绩了。
机器抢了劳动力的位置,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对徐忠清来说,机器来袭的速度如此之快,对人才培养的冲击之大,却是始料未及的。对徐忠清所在的浙江海宁,经编是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而生的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所需的技能人才,人才到了企业,助力企业发展,企业和学校之间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良性循环。
如今,这种循环被打破。不止一家企业,重新算了账,用机器来换人,既提高效率,又节省成本,于是把曾经的潜在劳动力 学生丢在一旁。但此时,不少并未拥有企业那般敏锐嗅觉的学校,则还没回过味来,职业教育在生源危机之后,是否会再遭新的就业危机,乃至人才培养危机?
六成之多的企业减员10%
过去一段时间,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刘晓就在关注这个现象。他所在的城市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和经济发展桥头堡,在整个省内率先鼓励企业通过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来代替繁重的手工操作。
不过,刘晓走访浙江省70余家企业和20余所职业院校后发现,机器换人,在给企业带来 效益 ,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效应的同时,也给技术技能领域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在这一进程中该如何应对,已成为当下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医治疗儿童腹胀巴中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