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都江堰体育网 >> 电竞

大挑战第二届中国制造佛山论坛

发布时间:2020-06-12 11:05:03

论坛嘉宾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佛山市高明英皇卫浴有限公司董事长 庞健锋

上海泰威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御霜

广东中窑窑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柳 丹

DRNT设计公司总经理 Daniel

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鲍杰军

广东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荣恒

福建华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国良

湖南天欣(陶瓷)集团董事长 王五星

山东淄博强赛特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东峰

广东唯美集团常务副总裁 谢悦增

佛山市金丝玉玛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 章云树

广东天拓资讯科技有限公司CEO 黄 挺

广东鹰牌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陈贤伟

广东远泰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巫汉生

意大利薇莎陶瓷(亚太)总部董事长 陈晓波

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张旗康

瓷海国际副总经理 林 莹

迪拜国际陶瓷城中国区总负责人 张 跃

广东嘉俊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王常德

央视《第一财经》总策划、主持人 罗振宇

陶城报社管委会主任、社长、总 李新良

尽管中国制造造就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也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但2012年,在全球经济趋寒的状况下,针对于中国的反倾销此起彼伏。反观国内,房产调控非但没放松,反而更趋精细化,中央财政政策也丝毫没有放开的迹象。陶瓷行业在早春就已闻到了寒冬的气息。2012,陶瓷行业将会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在第八届中国陶瓷行业颁奖典礼上,第二届 中国制造 佛山论坛 邀请行业专家,为 大挑战 支招。

挑战一:

陶瓷行业会否出现兼并潮?

王五星:陶瓷行业大规模兼并我认为不太可能发生,因为首先这个行业的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站稳了脚,而且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二是,本身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针对市场不同,生产线的配置,工艺都有很大不同,如果冒昧兼并其他企业,很难生产自己满意的产品。所以,我觉得未来可能的形势应该是各有分工,有的做品牌,有的做代工,这种形势比较适合我们的行业。

叶荣恒:我认为陶瓷行业出现像家电行业那样的兼并潮的可能性不大。家电行业和陶瓷行业不一样,家电行业做得大而全,陶瓷行业分工比较明确,任何企业都有它的发展空间,而且这个行业到目前为止还不算很多。

陈贤伟:大规模的兼并不大可能,但是差异化的并购会持续发生。比如我原来擅长做抛光砖,可以并购仿古砖工厂,利用原有资源,做好自己之前并不擅长的产品。差异化的并购,是合理的,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张旗康:大规模的并购不会发生,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更多的是潜水艇式的金融,无论是资产收购还是什么都存在法律障碍,所以,这种并购是不可能实现的,至少在五到十年内,不会发生。

李新良:我认为这个行业在未来十年兼并的可能性很大,这个方法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兼并。刚刚张总也提到,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性,其他行业可能是在那个企业还活着的时候就兼并过来,陶瓷行业兼并的方式是先让它死掉再让它复活,起死回生式的。我做媒体掌握了不少这样的信息,很多企业都是先在旁边观察着,看这个工厂做不下去了,死掉了,然后把它的生产线和资源兼并过来,再利用自己的资源把它盘活,壮大企业实力。

庞健锋:我觉得大规模的兼并不大可能发生,我赞成新良的看法,陶瓷行业这种变化从以前的国有企业可以看出,那时候就已经发生兼并了。现在陶瓷行业基本都是私人企业这种格局,所以它的兼并方式会像新良说的那样,起死回生式的。陶瓷行业可能会淘汰一部分,重新又会有新的企业产生出来,从原有的生产线、厂房重新开始做新的产品出来,这种可能性比较大。

陈晓波:陶瓷行业这种艰难的大环境,让一些企业生存不下去,从而导致兼并,但同时也可以催生新的品牌。去年 月份我和我的拍档建立了薇莎陶瓷,经过一年的发展,无论是品牌、产品还是络都得到了大发展。在市场非常低迷的形势下,薇莎诞生了。正是这样艰难的形势,给了我机会。从内部来说,我可以整合更多的资源,从外部来说,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很多代理商没办法经营下去,要换品牌,就给了我建立新品牌的机会。所以,我认为,艰难的形势,是挑战,也是机遇。

柳丹:我觉得陶瓷行业和其他行业有一个共性,企业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大型的,一类是中型的,一类是小型的。根据我们对行业的观察,无论是家电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最后留下来的都是大型的和小型的,处在中间的这些企业肯定被大企业所兼并。因为一个行业做到一定程度肯定要进行资源整合,包括微软和谷歌也是,最后形成胜者为王的状态,剩下的是老虎和狮子。还有一些留下来的企业是很微小的,以个性化、单一的产品生存,有它独特的生存空间。也就是说,把企业分为A、B、C三类,留下来的是A类企业和C类企业。既没有品牌也没有规模,也不像微型企业那么灵活、有个性化的中间企业一定会被收购。

袁东峰: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企业的兼并有可能,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企业绝对没问题:首先产品质量和服务做到位;二是产品有自己的特色;三是营销和服务抓得过硬;四是信誉问题,不仅对消费者有信用,还包括对员工、国家、银行等等的信用。抓好这四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没问题的。#p#副标题#e#

挑战二:

如何让行业

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鲍杰军: 十二五 规划预计到2015年,国内建筑陶瓷砖产量将达到95亿平方米,也就是未来的4年,大概每年增长2亿平方米。当然,这是一个规划预测,实际上会有变化,从大的趋势来看,未来建筑陶瓷在规模上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局限。我们行业如果要继续发展,应走从量变到质变这条路,这就是我解读的《建陶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核心精神。

那么,如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刚刚罗博士(罗振宇)举了很多例子,都说到我们心里去了。举个例子,比如服装,十年前我买了一套西装,大概几千块钱,但现在,同样的布料已经卖到两三万了。其实西装的版型、款式变化并不是很大,不断提高的是附加价值。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也是建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陈贤伟:从量变到质变,如果看鹰牌,我进入鹰牌十多年,原材料各方面的成本以数倍增长,但是售价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从提高产能,降低成本方面着手。从量变到质变,提高附加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现在各个行业在做微晶砖,在做设计、配套也是转型。

十二五 规划一出台,我个人非常激动。瓷砖的功能化、轻型化,鹰牌已经做了很多年,但是不敢迈出大的步子来, 十二五 规划出来后我们就大胆动手了,希望有其他企业跟我们一起动手,做符合国家政策,利于行业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事情。

王五星:怎么在行业中达到从量变到质变,我认为,这个过程中不仅仅看品牌产品所呈现出来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如何呈现质量的变化和提升。就我们企业来看,80后、90后加入以后,我们的管理就会发生改变。因为企业内很多产区当地的人,我们对风土人情方面也作了深入了解,加强人性化的管理,然后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做大做强企业,只有对他们寄予希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才会更加投入,让员工以企业为荣。我们在培养和培训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给员工和技术员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有更大的希望。还有就是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环境条件,改善各方面的外部形象。这些都是现在80后、90后很向往的。

巫汉生:做好企业文化也是提升价值的一部分。文化可以引导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员工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环境来到共同的工厂,怎样引导他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怎样遵照比较好的管理制度去做,这时候,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就我们自己的工厂来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管理作用非常明显。

员工的价值观在哪些方面呈现出来?首先目的比较明确,大家朝着一个方向走,团结在一起,一起解决问题。生产是几个环节结合起来的,大家分工配合,才能把产品做好。用企业文化引导大家,把自己所有的知识放在一起,去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大家目标一致,就是做好产品。这样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就达到了。#p#副标题#e#

挑战三:

如何跨过环保这道槛?

张旗康:坦白讲,我们企业结构性的新产品开发,到目前为止,在业绩上董事会总体的评价还是满意的,但是相对于传统行业新产品的开发,对增量和增速是不满意的。促进行业节能环保产品的发展,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个,行业同仁共识的形成。刚刚在座的有些嘉宾提到陶瓷板,为什么大家不去做?这也是基于行业的激烈竞争,这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不是很强,没有更多的研发资金,尤其是市场的拓展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一句话,大家的冒险精神不如20年前了。薄瓷板,薄瓷砖已经纳入国家 十二五 规划,我们行业的同仁应该积极响应,并且去践行,形成薄瓷板、薄瓷砖的共识,为行业进一步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做贡献。

第二,国家政府对薄瓷板,薄瓷砖的应用政策缺少导向。比如提倡绿色建筑,引导投资开发商、设计师、承建商在选用材料的时候,要以质量、安全、健康为前提,应该把材料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能最大程度体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要素作为选择的评判标准。在这方面,国家政策导向是很缺失的奥巴马便意气风发地再次“出征”了。这一次。

第三,企业由卖产品到卖系统与卖服务的转变。以前我们卖陶瓷给经销商,或者送货到工地,现在卖薄板,我认为不应该是简单地卖产品,而是一个系统。现在很多建筑商没有用过薄板这样的产品,粘贴需要我们派技术人员去指导,我们提供这样的服务,做出效果来,让别人看见产品背后的高附加值,有利于环保产品的推广。

第四,媒体很重要,要进行正面报道。如果媒体不去做正面报道,对整个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发展是不利的。所谓变薄就是偷工减料吗?以前大家对大电视机追求,但是大而厚,现在变成非常薄的等离子、液晶或LED,以前是大哥大的,现在变成了超薄的、智能化的,如果大家力推薄瓷板、薄瓷砖,那么,对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几位代表提到的环保问题,可能也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

庞健锋:去年我们刚刚投入几百万搞企业工厂的环保问题,验收以后,当地政府对于我们的环保效果非常认同,也把我们当成了当地的环保示范单位。我们做卫浴,在环保方面与做瓷砖还是有点区别的,相对比较容易做一些。

但是,对于节能市场的推广,跟张总一样,我觉得媒体的宣导很关键,无论是产品的推广还是宣传都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推广节能环保方面的产品,我们去年也搞了几个活动,我们做得比较实在。比如卖马桶,我们先让消费者拿回家用,体验完了,如果觉得确实是节能节水的,再付钱给我们。这种事很多企业都不敢做,因为卖了一个马桶出去,如果你退回来,我们回去就要砸烂,损失很大。所以,就要看看企业敢不敢迈出这一步。我们做这样的活动,效果很好,很多用户用了之后最后都付钱了。先付出,然后推广节能环保新产品,这也是一种方式。

吴国良:环保的问题确实是咱们陶瓷行业的一道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陶瓷行业确实与环保还存在着差距,这是关键问题所在,也是陶瓷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归纳起来只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应对,一种是被动应对。

华泰算是比较积极去应对的企业。我们在2011年全面应用天然气,虽然使用天然气的成本比现在很多企业还在用的煤化气高很多。由于在环保方面的付出,我们公司在2011年获得了不少美誉。公司这几年开发了陶瓷太阳能板,这产品在生产工艺和制造流程上,跟现在传统产品有很大的差距,非常环保,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与肯定。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取向,只有咱们自身改善了,企业才能生存、发展。

柳丹:据我了解,国家对陶瓷行业粉尘处理的要求要低于5毫克每立方米,即将出台的标准规定,油和气的含硫量为0.5%到0.6%。这些表明,国家正在就能源高消耗企业的废弃控制进行立法,并还可能有新的规定出台。2011年8月份广东省推出了一个科技项目,第一批核心技术项目的单项扶植资金在1000万以上,由此可见政府对陶瓷行业进行改善的决心。除了政策限制外,还有政策的支持。我认为,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对整个生态资源和社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是社会的空气,也必须面临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的挑战。

挑战四:

如何提升产品价值?

叶荣恒:安信地板事件给我们制造业一个警示,特别是陶瓷行业现在面临着综合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挑战,使得这个行业利润降低。这种时候,我们企业必须坚守底线,要有社会感。在做制造业的时候,我们需要提升标准,需要对消费者负责。价格方面,企业的产品价格卖多少钱不是企业决定的,性价比体现在品牌和价值方面。所谓的品牌,大家都说做品牌,但是我们在做品牌的时候是如何规划品牌的,是如何定位的,我们为品牌的发展付出了多少,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又有多少,这些都需要去思考。至于体现的价值,一是好的创造、设计、美感和耐用程度等等去体现价值所在,最重要的一点是制造业还没有从设计制造走向真正的服务这样的系统。从服务的提升开始创造我们的价值,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章云树:产品必须有创新、有诚信、有质量和品牌的宣传力度,这样才能提升价值。还有成本、原材料供应也是重要问题。

首先是创新。如果一个品牌没有自己的创新,只是跟在别人后面抄袭,那么永远做不起来。因为别人已经跑了一百米,一千米,你还在后面跟着别人走,这样肯定会被淘汰。团队的员工也要创新,大家知道陶瓷行业,很多销售团队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他们工资不高,觉得能捞点钱就算一点,这种很不好。往往很多时候,老板执行力不强,使老板很多时候钱已经花了,却花不到点子上。

其次,诚信。对终端客户的诚信,然后是员工诚信、供应商诚信。为什么很多企业开始走品牌走得很响,但后来慢慢走下坡路?因为销售团队对客户诚信不到位,往往承诺的东西不兑现。员工诚信也存在这个问题,往往对的承诺员工不兑现,团队慢慢会散掉。供应商的诚信,我做过几年,也很不诚信,拖五个月三个月账还没有结的情况都存在。

成本的问题,我感觉我们陶瓷行业的成本是很高的,员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广告成本等。为什么员工成本高?老板培养一个人员,从基层到高层,他走出去的后可能不买原来企业的账,反而对原公司不利,去说破坏原公司声誉的话。这样的培训成本很高,而且得不偿失。

原材料方面,我们陶瓷行业,往往就坏在供应商不道德争取业绩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么说?几乎我们的供应商到我们的每个部门,都有给我们部门回扣,高达20% 0%,这是我们陶瓷行业的弊端。

谢悦增:处理共生关系最重要的是抓准定位,体现价值。什么叫抓准定位?厂家、经销商和卖场之间应该是共生关系,应该有自己的精准定位。厂家应该以做好产品为基准,而经销商最重要的是渠道和服务,卖场最重要的是地段和能否聚人气,拉动生意。如果三部分都抓准各自的定位,他们之间不存在太大的矛盾。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卖场都是一条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他们发挥自己的价值。

我们有 0名左右的客户,从品牌成立开始就与我们合作到现在,而且都是在全国各地市场中数一数二的大户,配合得非常好。而且我们跟卖场的关系处理得也非常好,大家合作共赢。#p#副标题#e#

挑战五:

如何走向国际化?

胡御霜:我觉得全球化和国际化是必须的,也是现实,就拿我们泰威产品来看,它所有的零件来自于世界各地。全球化的形态有多种表现形式,今天中国的产品走出去也是全球化,关键是以怎样的心态去表现全球化。对国外的同行来讲,对中国陶瓷行业的精英人物和精英企业可以用 敬畏 两个字表达, 敬 是由衷的敬佩, 畏 展现出的东西则很复杂,表现出的可能是******、诋毁、堵截。那么,我们用怎样的心态持续地跟这些国外市场交流,把国际化的步伐迈出去?我个人觉得,要有包容的心容纳不同的思维和言行,但并不是顺从,我们要有我们的方法、智慧和技巧。

Daniel: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客户,开发新的海外市场,这也证明了服务外包这个系统是非常有效的。我认为现在是中国发展服务外包这个行业的时机,因为欧盟反倾销的实行,使得中国的市场变得非常艰难,同时欧盟委员会也曾经提出一些建议,建议中国的企业与更多的欧洲企业进行合作,从而降低他们的税率,同时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品牌建设和设计。这对于中国的陶瓷行业来说是一个机会。

张跃:去年我来到佛山,问到出口环境怎样,很多业内人士都说,很看好今年。欧盟对华政策对于出口的影响确实很大,我们陶瓷行业是不是应该把目光投向其他没有陶瓷反倾销的海外市场?比如迪拜 就是非常好的战略集结地。积极开拓空白或者开发程度不高的海外市场,也是中国陶瓷走向国际化的一个积极方式。

挑战六:

如何创新营销方式?

李新良:一开始写 大挑战 问题的时候,我是想写一个 大挑战 ,但后来改成了 广告业务忙不过来 ,这正暴露出了我们行业面临的挑战。企业生意好的时候,砖好卖的时候,是报纸广告不好卖的时候。今年我发现一个特别的情况,虽然市场很不好,但是报纸的广告业务非常好。

刚刚大家讲了很多关于行业的挑战,有环保、工资、市场等问题,但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产业链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我今天所要说的是,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之间产业链存在很大的危机。佛山的制造业,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制造业的销售模式沿用的还是从人到人的销售模式,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到了络时代。络改变了我们的一切,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我来到陶城报,其实我的战略目标是要做陶瓷行业的电子商务。这两年我组建了一个团队,一直在做这件事情,但由于陶瓷很笨重,陶瓷很个性,由于消费者对陶瓷的需求问题,这个模式我还没有突破。但是我认为现在可以突破了,突破的理由是,应用云计算的技术,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刚刚振宇兄所讲的体验经济,原来我们总是按照淘宝的方式突破电子商务,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砖太厚重,太有个性,所以我们要按照体验式的模式来突破陶瓷电子商务的模式。

我要讲两点,首先,我这个模式不是与传统的模式争利,而是对传统模式进行延伸。第二,对现有价值体系没有任何冲击,因为技术上可以解决,上海的消费者看着上海的报价,新疆的消费者看的是新疆的报价。这种模式是对产业链的延伸,对解决产业链危机有重大意义。

黄挺:互联是一个好工具。现在整个社会经济真正进入消费者主导的时代,这个时代特别需要以需求导向,以客户定位去改变你的营销方式,去让你的品牌适应市场的发展。互联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品牌传播与营销落地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从资源基础来看,现在全国少说有5亿民;从购买决策角度看,大家在决策上很多时候是通过品牌曝光后,以精准的搜索作为决策前的参考。因为互联的技术性使得整个传播有据可依,是透明化的安排,所以对传统制造企业很有帮助。佛山品牌发展这么成熟,只要踏出一步重要活动的短信通知等。,行动起来,一定能够找到品牌传播的蓝海。

具体的做法,首先就是要拥抱它,这种营销是一个大趋势,你必须要尝试数字营销,尝试互联品牌的传播。二是在企业内部构建起一套的决策和运营的语言环境;三是要敢于行动,借助数字媒体,包括我们,作为专业的服务商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帮助成长。

具体做法有几点:一是,我们会通过整个用户行为的分析拿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和方案;二是,通过兴趣搜索和口碑传播,建立传播渠道;三是,利用不同的互联媒体策略,制定主要手段;四是,与线上线下品牌结合在一起,植入到年度的案例当中;五是,建立社会化媒体,真正地跟客户靠在一起;六是通过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总结来说,就两个字, 行动 。

罗振宇:其实核心问题仍然是我们到底要做制造业,还是做创意产业。比如刚谈过的兼并问题,如果是制造业,这么大规模的制造业,肯定要一路狂奔下去,不断兼并下去。只有当你把陶瓷行业改造成了创意产业,比如家具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师品牌,将来陶瓷行业没准儿也会出现设计师品牌,那就不会发生大规模兼并,这叫 荣枯分水岭 。

很多老板都在想,我有什么办法能让报纸、媒体、电视只夸我不骂我。天下肯定不存在这样的方法,所以只能换种新的玩法,而新的玩法不是制造业,就是创意产业的玩法。比如陶瓷厂家在卖场内搞陶瓷工坊,让消费者带孩子做游戏,自己设计瓷砖,然后烧制带回家,这样消费者的热情肯定会提高。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这样做的。#p#副标题#e#

挑战

罗振宇: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制造业最大的挑战是工资的迅猛上涨。

王五星:国家的政策,新政策的出台对陶瓷行业的影响巨大。

庞健锋:有市场才能有发展。

柳丹:环保,符合国家政策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做长久。

李新良:广告业务忙不过来。在市场越难做的时候,媒体的广告就越好做。

Daniel:做差异化的管理。

林莹:异地扩张,异地运营。

陈晓波:转型,寻求突破和改变。

张旗康:市场更激烈的竞争。

巫汉生:整合、配合。我们做釉料,需要很多环节配合,这对于产品品质至关重要。

谢悦增:过长冬。每次听罗振宇的讲话都令我们十分鼓舞,他也透露了一个天机,说201 年会好,但是行业的 难受 也会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胡御霜: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今年很多强制性的标准要出台,对陶瓷行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叶荣恒:环保。按照国家最近颁布的陶瓷行业环保标准,目前几乎没有一个陶瓷企业能达标,如果强行执行,意味着所有的陶瓷企业都要关闭。

吴国良:环保。国家的规定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都要求陶瓷行业在环保上进行突破。

章云树:市场。我们陶瓷产品市场的同质化太多了。

陈贤伟:同行相残,其实就是我隔壁说的产品严重同质化。

黄挺:可持续发展,要找到在产业链的位置和核心竞争力。

袁东峰:市场营销。我们做的路线是产品与艺术相结合。

张跃:如何协助陶瓷企业努力开拓我们海外市场这块。

王常德: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及企业在政策影响下的转型与应对。

鲍杰军:环保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让产品销售回到娱乐、教育,这与原来玩品牌的玩法都不一样,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的改造才能解决新良讲的问题,把陶瓷从重的变成轻的。#p#副标题#e#

寄望

鲍杰军: 提升价值 。未来行业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文创意提升整个行业的价值。

王五星: 平安 。希望我们这个行业今年平安过冬。

庞健锋: 创新 。通过创新来改变今年的环境。

柳丹: 让世界微笑 。希望通过节能的环保设备让世界微笑。

张旗康:我想提出的问题,就是 阳光下经营还有利润吗 ?如何降低我们传统制造业的税率,然后达到税负的平衡,在这么高的税率下我们如何获取更多的利润?只有获取更多的利润,才有可能谈打造国际品牌,只有你自己那棵树强壮了才有可能强并同行的企业。

陈晓波: 提高竞争力 。我们是实实在在地提高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

林莹:hold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产能过剩,经济形势不乐观,我觉得无论怎样,自己坚持才是最重要的。

Daniel:寻找海外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李新良:相信新锐的力量,相信陶瓷云的力量。

叶荣恒:共同努力,度过寒冬。现在环境不好,但是我希望业界的同仁为这个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吴国良:转型升级。希望咱们这个行业更多的企业转型升级。

胡御霜:让我们从卖产品,变成卖文化、体验、讲故事。

谢悦增:只要做好了过寒冬的准备,冬天也有可能是春天。

巫汉生:沟通。我们做釉料,要做好我们的服务。

章云树:只要有创新,坚持就是我们的胜利。

陈贤伟:雪莱的一句诗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黄挺:有舍才有得。放慢发展速度,更关注产品的本质,和用户的真正需求,敢于尝试新的营销方式。

袁东峰:提升产品的艺术性。

张跃:我想谈的是产品走出去,是品牌走出去,我会随陶城报一起,带着这次新锐榜的获奖品牌、产品去迪拜,让他们了解中国陶瓷。

王常德:用文化打造现代陶瓷业,来真正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玉林牌湿毒清胶囊
夜间咳嗽出汗怎么回事
小儿积食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