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都江堰体育网 >> 德甲

男士老北大讲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发布时间:2020-09-09 21:23:11

作者:兴安

不久前读到陈平原先生的一篇文章《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该文对上世纪初北京大学的文科教学尤其是讲义的风行,做了非常细致的披露和分析。他说:“(老师授课)很少采纳通用教材,而喜欢临时印发讲义,这是老北大的一个传统。”殊不知,临时印行讲义成本高,也随意,校方曾试图纠正,但未能实行,原因估计有二,一是授课的老师多为鲁迅等一批有个性的大腕儿,校方无可奈何,还有就是这些腕儿多为江浙人,没有讲义学生根本无法听懂。所以,无形中形成了 “北大讲义”的风气,也奠定了北大学术与教育的百年根基。

最近又看到一套新印行的《老北大讲义》,共21本,洋洋400多万言,让我一口气饱览了北大百年以来积蓄的学术精华。这套书内容非常丰厚博杂,涵盖了文学、史学、艺术、哲学、及一些边缘学科,颇有“百科全书”阵势,其中有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李大钊的《史学要论》,还有傅斯年的《民族与古代中国史》、《史学方法导论》等,有些则是1949年以后第一次再版,如杨昌济的《西洋伦理学史》、徐宝璜的《学》。

傅斯年做过北大代理校长,他性情耿直Telltale Games,是一位教育活动家,而在学术上更是开一代先河的大学问家。《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他在北大的课程讲义。美籍考古学家张光直评价说:“这篇文章以前,中国古代史毫无系统可言。”这部书“成为一个解释整个中国大陆古史的一把钥匙”。而他的“史学就是史料学”的理论则充分体现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史学方法导论》。朱希祖的《中国史学通论》被认为是中国史学史最早的讲义。作为章太炎的学生,朱希祖既继承了老师的治史精华,又吸收了西洋史学理论;既重视历史史实的考据,又强调历史哲学的重要。

相较傅斯年和朱希祖,与章太炎是同门兄弟的崔适在北大绝对是个另类,也体现了蔡元培时期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风。据冯友兰先生回忆:他讲课就是抱着他的书,一个字一个字念,非常枯燥无味。虽然讲课不在行,70多岁了还要人搀扶着来上课,但是他扎实的学问,尤其是那部用传统的经学研究考证历史的讲义《史记探源》为后人留下了研究《史记》的珍贵的文字将采取股份制形式。后来,胡适开过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里面没有司马迁的原著《史记》,却有崔适的《史记探源》。与崔适相比,《清史讲义》的作者孟森的怪异有过之无不及。据张中行先生回忆:“(孟森上课)眼永远在讲义之上,不往讲台下看,他只会写,不会发挥,所以所谓讲课就是念讲义,认真,准确,一字不差。”这恰好是他治学治史的真实写照。当时的学生经常开他的玩笑,说现时白菜多少钱一斤他不知道,可是成化或雍正年间,谁打谁一个耳光,他必记得清清楚楚。在这套书中,编者选了他的《明史讲义》和《清史讲义》,后者对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评述,被史学界誉为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之作。

在《老北大讲义》中,文学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有傅斯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以及桐城派的后期大师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方法》等。傅斯年在史学上的成就已经说过,他的文学功底也是少有人可匹敌,书中的《诗经讲义稿》一部分更是近现代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是我大学时代最喜欢的“龙学”专著,但是看了《老北大讲义》中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我找到了“范注”的渊源。黄侃是章太炎的大弟子,也是傅斯年的老师,经、史、子、集无所不通,被称为一代国学大师。他反对新文化运动,憎恨胡适,为此他甚至与追随胡适的弟子傅斯年反目。据冯友兰先生回忆:黄侃在讲授《文心雕龙》时非常古怪有趣,“每讲到一个重要的地方,便说,这里有个秘密,专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我讲,得另请我吃饭”。我不知道他所说的秘密最终是不是写在了书里,但是《文心雕龙札记》的完成标志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作为现代学科的确立。

我没上过北大,但是我从这些饱经沧桑却又依然熠熠闪光的讲义中,体会到做一回北大学子的荣光。那些大师先贤的音容笑貌在我眼前浮现,那些经典的真知灼见在我身心扎根。

(:李明达)





婴儿拉肚子用什么药
葫芦岛治疗白癜风费用
保健医药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