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都江堰体育网 >> 法甲

藏書于文脈從傳統中一路走來的書房文化3

发布时间:2019-09-29 06:14:19

  藏书于文脉:从传统中一路走来的书房文化

  “书的形式犹如肉身,哪怕形式毁掉了,其承载的思想、内容、记录也是强壮的”作家庆山在与藏书家韦力对谈并探访了藏书楼后,在《古书之美》中如是说对于传统文化而言,书籍是尤为重要的流传载体而古书之所以能够传承,则有赖于历代藏书家们的薪火相传,正是他们的尽心尽力,才使得斯文不绝

  时光来到现代,当我们再次迎来物质文化的空前繁荣,书房从以前的“可有可无”逐步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必不可少”,藏书于文脉,文化的传承,既有实体的书籍,也有读书的生活仪式

  千百年间的图书馆

  让文化与知识薪火相传

  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悠久历史、千百年灿烂文明,何以体现在藏书家韦力看来,正是以古代典籍的传承而显现

  自古就有藏书家遍寻典籍善本,为的就是让文化薪火相传有许多藏书家不但藏书,还刻书印书例如曾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西街的“椒花吟舫”,其主人朱筠,就曾建议乾隆皇帝从《永乐大典》中辑逸古书、纂修《四库全书》,由此得以让几百部在当时已失传的古籍得以重新流传而在古籍界尤其著名的,还有“汲古阁”,其主人正是明末大藏书家毛晋他不惜重金大量购藏善本书籍,为刻书提供版本来源,还重视旧抄本和残本的收购珍藏他前后购藏宋元本及其他善本达八千四百册之多,并聘请学者校对而后刻版印刷,至今流布天下

  图片来源于络

  不论是官方的藏书楼,如文渊阁、文津阁等,还是民间藏书家们的藏书楼,就像大名鼎鼎的宁波天一阁,甘福、甘熙父子仿宁波天一阁所建的藏书处津逮楼,都为传统文化古籍的传承与保存贡献着不可忽视的气力而藏书楼、藏书家们的传说故事,也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都足见人们对书籍的珍视与酷爱

  探索多样的文化空间

  诠释1号院书房文化

  一直以来,泰禾秉承着文化筑居中国的信念,用扎根于本地历史文脉的建筑,诠释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在北京,“院子系”、“大院系”为人们找回了传统居住的根基,也打开了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完善融合而以泰禾·1号院为例,院子里不只有中国千百年的家族天伦和生活温度,更有文脉悠远的“书房文化”

  泰禾·1号院在产品空间的设计上,也特别关照到了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例如南独院边户产品的地下一层,其中一侧的空间可以设计为书房和品茶区,面积约50㎡,开间达9米,空间尺度足够大,用来彰显高雅品位与爱好,在此摆放大尺度家具或者摆设陈列柜,摆设主人珍爱的书籍和藏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空间的层高3.6米,如果打造正面的书架墙,视觉效果将十分震撼

  而在地上2层的北侧有约58㎡的加建部份,包括约15㎡的会客厅和约43㎡的露台,未来这个空间也可以封闭起来做一间有露台的书房,全家也可以拥有五居室的空间

  泰禾·1号院样板间实景图

  北独院的地下一层中庭面积约31㎡,采光充足,如果未来自己加盖玻璃屋顶,既可享受阳光,又增加了室内使用空间而这一层的空间功能,也可以拓展出不同的可能性,例如将整层都设计为藏书区域,作为“静空间”,它就可以与首层的“动空间”互不干扰,轻松实现了家庭公共空间的消息分区

  而在北独院的样板间设计中,三层的主人层也有加建的约14㎡空间,这里也可作为主人的独立书房,与地下一层的藏书区域不同的是,即便挑灯夜读或者拣选基本藏书独自观赏,也不必打扰到其他家人的作息

  泰禾·1号院样板间实景图

  新年添新院融多元配套、匠心之美与高附加值于1院——泰禾·1号院,东五环新中式院落恒产,现已实景呈现

小孩流鼻血怎么办
宝宝咳嗽吃什么药
小孩有点咳嗽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