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中国制造2025我们该如何转向制造强生存
发布时间:2020-05-03 00:23:14
5月19日,经 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下称《纲要》),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月25日, 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 中国制造2025 ,以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审议通过《纲要》,此纲要被誉为 中国版工业4.0规划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一时之间, 中国制造2025 、 中国工业4.0 成为激动人心的热词,受到举国关注。
我国如何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难度何在,挑战何在?为了让公众对《纲要》有更确切的认识,5月12日,中国政府和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主办了 中国制造2025 的机遇与挑战 文津圆桌研讨会。
李北光:必须迈过重构关键共性技术这个坎
业界对 中国制造2025 非常期待。编制这个规划的背景,一是顺应国内外大势,二是制造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当然,这项规划也备受支持,由工信部会同质检总局、发改委共同编制。
在这项规划框架中,指导思想是创新发展,主线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还有 三步走 的战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指的是进入第二方阵的行列;到20 5年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指的是介于德日之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相对于德国工业4.0,我国的 四基 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元器件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基础技术,还是一大短板。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强,实际上是价值链不赚钱,这导致外汇消耗大。质量出现问题,是因为技术不行,这导致产品的市场形象不佳。竞争力不强也是技术问题,使得一方面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不得不利用比较优势,这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偏向资源消耗型,钢铁就是这样。
工业或者制造业,不但为社会提供各种必需的消费品,也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生产工具,比如机床。每一次生产工具的重大变革都会引起产业结构甚至是世界格局的变动,更不用说制造业还要为国防建设提供武器装备。所以,制造业是皮,服务业是毛。制造业是主体,要强国富民,必须发展制造业。
发达国家也有这个认识。金融危机之后,制造业再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也确实出台了一些重大举措。比如,美国2009年推出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 ,2010年又推出 制造业促进法案 ,2011年推出 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AMP) 计划、 美国制造业创新络计划 ,2012年推出 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 。此外,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都出台了各自的计划。
宝宝怎么样物理降温宝宝枕秃有什么影响
什么人容易患痴呆症
- 上一页:朱顶紫罗袍该怎么饲养狗狗
- 下一页:第二届海峡两岸茶王擂台赛总决赛今日举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