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呼唤乡贤回归常山县新昌乡蹲点调研
发布时间:2020-06-15 08:05:46
乡村振兴呼唤乡贤回归 ——常山县新昌乡蹲点调研手记
按照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要求,最近,我到常山县东北部最偏远的新昌乡蹲点调研,一系列变化令人印象深刻:该乡原先基础条件差,发展一直比较落后...
...
按照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要求,最近,我到常山县东北部最偏远的新昌乡蹲点调研,一系列变化令人印象深刻:该乡原先基础条件差,发展一直比较落后,但近年来变化巨大,中国首个油茶公园落户该乡,基层党建、民宿发展、厕所革命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县前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究其原因就是,该乡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吸引了一批乡贤回归,投身乡村建设,找到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新昌乡乡贤素描
新昌乡下辖10个行政村,有7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是创业有成、回归家乡的乡贤,另外还有一批回乡投资兴业的能人。在与他们的座谈交流中,我听到了他们创业、治村的经历,被他们身上释放出来的激情深深打动。
黄塘村党支部书记廖红俊是最早回归的乡贤之一,也是大家公认的师傅。1997年他回到黄塘村以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一干就是八届,带领村民一起种油茶、搞漂流、开民宿,把昔日的空壳村建成了一个休闲旅游名村,并因此获得2015年度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
郭塘村80后青年张荣就是因为羡慕黄塘村的变化,于2013年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立志改变村庄面貌。他用自己掌握的环保理念和技术美化村庄,还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积极联络本村寓外乡贤壮大产业,致富村民。
达塘村党支部书记陈重良也不甘落后。回乡后于2016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立下三年之内赶超黄塘的军令状。去年,他个人出资200万元收购本村一家废弃的水泥厂让我们全力去争取,并以此作为村集体资产,带动十几个寓外乡贤入股共同打造高端民宿。短短两年间,达塘村一鸣惊人。
还有西源村党支部书记程礼锋,过去在外经营服装生意,一直想着要为家乡做点什么。该村离乡政府25公里,是全县最偏远的深山穷村。程礼锋一上任便着手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费尽周折、千方百计建成了一条长2.3公里、宽4米的盘山公路,结束了进出村庄华山天险一条路的历史。
泰安村曾经的黑户余家富的回归,则是因为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乡愁。2016年,他带着外地女友回到泰安村,买下村中待拆的清代老宅,自己动手改造成一家高端民宿村上酒舍,同时种菜、榨油、酿酒,通过络帮助村民销售山货。他说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以这座民宿为起点,把整个村子带动起来,让村民都富起来。
乡村振兴的呼唤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从新昌乡也可以看到山区农村的状况。乡贤为何回归,为何需要乡贤回归?调研中我深刻感悟到,乡贤回归是乡村振兴的时代召唤,也是农村发展规律的必然。
常山县有很多村庄,目前空心化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村里看不到几个人,缺乏生机和活力。如西源村全村人口1753人,真正在家的只有500余人,而且多半是老人和孩子。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居住在村里的人稀稀拉拉,特别是没有青壮年,乡村振兴就将成为无源之水。让乡贤回归,可以直接带动家庭回归、集聚乡村人气,还可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更多的人回到农村发展。
从乡贤本身来说,他们往往是乡村最具视野和资源的人士,他们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外力支撑,而乡贤回归无疑与此十分契合。他们可以把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带回来,也能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出资出力、牵线搭桥,直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繁荣。
与此同时,乡村发展的日新月异,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更多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乡贤参与其中。乡贤因其事业有成,在本乡本土口碑好、受尊重,说话具有一定的分量。他们或通过依法选举加入村干部队伍,或成立乡贤议事会等机构参与乡村治理,发挥其影响力与号召力,往往能让基层各项工作更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新昌乡岩前村党支部书记程献光就是个鲜活的例子。他当过兵,曾经是宁波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为人正直,思维活、办法多。之前,该村一直是由他母亲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他回到村里与文化程度较低的母亲竞选,上任之后又因为推行五水共治与老父亲差点翻脸,正因为他的执着、公正、眼界和才能,让村庄治理顺利进行,全村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寓外乡贤的归途
如何让乡贤回归农村、扎根农村、发展农村?这些乡贤的经历和作为,给予我深刻教育和启发:
要让乡愁找到归宿。我在调研中听村民们讲,乡贤回归首先是情感回归。要让乡贤记得住乡愁,需要从日常联络、关心做起。那么谁来联络、怎么联络、如何保持常态化联络?结合大家讨论,我认为最佳的人选是党员A人A不到,最亲的语言是乡音,最深的感情在农村,建立乡贤云上格是个不错的选择。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寓外乡贤延伸,按照打造全科格的思路,建好寓外乡贤云上格,由党员格长负责日常联络,送关爱、送信息、送服务,让乡贤及亲属时刻都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情和牵挂。
要让才华找到舞台。乡贤是全县的宝贵人才资源,全县每一个乡村都是乡贤发展的广阔天地,既不能被特定乡村捆绑手脚,更不能因缺乏引导而反复折腾。一定要强化全局战略思维,坚持全县乡贤一盘棋、乡村资源一本账、发展规划一张图,围绕乡村建设、民生事业、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实际需求,做实前期、筑巢引凤,建立乡贤项目库,搭建对接平台、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乡贤智力、资金、人员等精准回归,让他们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要让发展找到支点。产业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乡贤回归的核心。在调研中发现,常山乡贤乡愁情结最深的是胡柚、山茶油、猴头菇这常山三宝。我们必须保持高度定力,坚定不移走好特色发展、质量兴农之路,持之以恒打造常山三宝金字招牌,加快构建乡贤引领三宝振兴、带动百姓致富的良好格局。同时,要着眼发展趋势、市场形势、基础优势三结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打造一批以乡贤为主体的产业孵化发展基地,让乡贤回归与产业兴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要让治理找到新路。调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常山乡贤崇德向善、尊老爱亲、担当实干、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对于基层来讲,要以文化传承的方式,将这些源于乡土、融于血液的乡贤品质发扬光大,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导乡贤参与基层组织建设,让他们成为领头雁,给予干事创业的平台和展示舞台,让新乡贤文化在百姓中扎根。注重发挥乡贤在教化乡民、和睦乡邻、树正乡风中的独特作用,全面促进基层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
要让还乡找到通途。对于长期在外特别是老人不在户籍不在的乡贤来说,家乡往往成了回不去的故乡,这是很多寓外乡贤的一个心结。在基层实践中,我们要把握方向、勇于革新、大胆探索。比如,以村规民约的形式,探索乡贤公益贡献积分制,积分用于兑换宅基地等,既引导乡贤反哺家乡,又为乡贤回归增强保障。同时,将乡贤文化融入到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大力选树优秀乡贤典型,在全社会营造敬贤、重贤、思贤、学贤的浓厚氛围,让乡贤回归充满获得感。
【作者为中共常山县委书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
腿上经络不通怎么办药企动态治月经过多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