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都江堰体育网 >> 排球

电改释放千亿电能质量产业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0-06-05 07:50:31

新一轮改革正在使电能回归其商品的属性,理想商品的基本市场特征是安全、优质和低价,其中电能质量是关键。电能质量关系到系统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和效率,关系到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

围绕电能质量科学监管、电能质量问题治理而出现的电能质量优化产业及其产业集群,市场规模庞大,发展潜力巨大。因此,电能质量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我国电能质量市场发展如火如荼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序推进,新能源的接入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电力系统中的电源类型与特性,拓扑结构和负荷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电力领域对电能质量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新一轮电改可形成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以电价为中心引导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使用。最大亮点是面向社会资本有序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发电业务。这给电能质量技术与产业带来了最大机遇。这些机遇表现在平等地参与侧配售电、可再生能源与的发电、负荷控制等业务的竞争。

电能质量技术与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电力需求侧结构变化、节能环保的压力等对配电技术创新的需求;产业窦店农牧工商总公司经理链延伸、规模扩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面临着新的转型升级。在电能质量治理设备方面,国内无功补偿装置与谐波治理两大主要产品市场发展极其迅猛,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014年,我国电能质量产业价值规模约为700亿元/年,如果加上电能质量产业向电力自动化、节电、电能计量、继电保护等方向的延伸,则电能质量产业价值规模可达1000亿元/年以上。

目前我国电能质量产业发展整体产业规模大,单个产业规模小(多小于10亿元);设备制造能力较强,但系统服务能力较弱;建成工程多,优质运行工程较少;解决局部问题工程多,整体解决方案的大工程少;同质化服务、低价竞争,利润低下;技术上多局限于无功补偿和谐波滤波。而以上六个问题归结到一个问题就是系统服务能力弱。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电能质量技术与产业发展瓶颈的突破口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由单一的电能质量治理向电能质量治理、节电控制、提高供电可靠性、电重构、故障诊断与预测、分布式电源并控制等综合控制发展。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由拥有设备制造技术能力向同时拥有软件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技术能力发展。

此外,企业需提高服务能力。即根据用户具体个性化需求定制电能质量产品或解决方案,避免同质化大规模制造和服务,以降低用户设备制造和服务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

二、向主动配电转变

随着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增加和分布式电源在总电源中比例的增大,加上我国农改造、配改造,我国电能质量产业价值规模将继续扩大,估计其年增长率在5%以上。

主动配可以通过分布式电源等可控元件,实现更精准的的柔性主动电压控制、集群需求响应、实现系统级的主动功率控制、干扰源建模、谐波潮流计算、电压暂降域分析、干扰源定位问题。

区别于被动配电,主动配电内部具有分布式或分散式能源,且具有控制和运行能力。大规模、高渗透率的分布式能源接入却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全局运行,并对配电的电能质量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目前,电力系统的改变,特别是分布式电源高密度接入电,对电能质量技术产生了新需求。这些需求表现在负荷侧同时也是电源侧,电结构复杂性和分布式电源的不积少成多确定性,使供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问题恶化,其中有功不平衡引起的电压稳定、低频振荡、损耗增大问题尤为严重。

据了解,产生电能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随着区域电互联的发展和负荷用电密度的增加,用电装置以及设备占用的无功功率总量越来越大,输配电中的功率因数越来越不稳定,功率因数普遍偏低,输电线路的设计容量和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的问题就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电中的谐波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导致电线损和变损增加,频繁出现电气控制故障和电气设备事故甚至火灾,对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对各类用电设备和加工、检测设备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并对加工产品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技术是和有功、无功补偿技术。有功控制技术是电能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储能发电是实现有功控制的主要手段。在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和负荷终端对有功控制的需求、储能技术进步使其成本下降和强大的政策支持三大驱动力下,有功控制技术将成为电能质量产业最重要的支撑技术。


泰州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治心动过速的中成药有哪些
孩子不消化的症状
孩子消化不良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