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自然自由真归br说起陶渊明
发布时间:2020-06-19 22:41:59
关键词:本性自然自由真归
说起陶渊明,首先我想到的就是那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他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昭示自己的性情爱好。后人即使不从任何文献中参考评论,也可从陶先生自己的话中感受到他这个人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他的全部,其实都流露在他的诗中,那么自然贴切,那么纯朴不加修饰,浑然天成,流露着他的秉性﹑志向﹑爱憎﹑深情和厚爱!这一切的情感外露总来自他那纯美的人格。
陶渊明没有像屈原一样投江而死,他是和自己的夫人一起农耕,隐居,和乡人好友谈话聊天,在劳动,创作和洒脱隐逸中享受自然,圆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的困顿磨灭不了他真正追求的过程,在所有的文人中,我认为陶渊明过得是比较“圆满”!有妻有子,有家园,可以耕田,即使不去做官,他的人生也是令我羡慕!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先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追求心灵的洒脱和独立,他不愿受羁绊,在这简单的农作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愿。他的抒情,只是自然的流露,就在那一瞬间,就在他所有的生活中,他的人格都会显现护送卷轴*235级体力药剂*5,成为诗句中不可分割的自然部分。我觉得后人不必太从技巧上面来分析先生的诗,因为他实在是太自然了!他的人格无时无刻不映照在他的行为和文章中,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就像先生在《归去来兮辞》里面表现的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欣喜若狂。我可以想象到他的眼里和心里都流着喜悦的眼泪!可以看出先生对故乡田园的思念,深情和爱恋!这就是他的本性,“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们不难看出先生是多么爱他的家园和自小向往的田园生活!这就是他要的生活!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些山野景物,自然朴实简单的乡村生活都使他感到莫大的愉悦,他乐于享受这些!他的一生就是要回到自然,回到朴实,回到真我!我在这里不想讲他学识的渊博。因为在我国古代,学识渊博的人太多了!而能写出陶诗的也唯有陶氏一人,因为他就是他自己,谁也无法替代!有谁像他一样把自己看成一个农民,在农田里耕作?每一个士大夫寒士文等即使有和陶一样的才华,也不可能写出他那样的诗,因为他是在生活,是在生活中写诗,写诗只是他的生活的产品而已,他把自己看成一个农夫,他就是故乡土地上的一颗草,那开在田野里并不娇艳的菊花,(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么纯朴﹑天真,却有着无比高洁自由的灵魂。不愿意与世俗和政权纷争同流合污,就愿意被故乡的山风吹拂,赏尽故乡的美!这心灵人格的美和天地自然的美合二为一,构成了陶渊明唯美的一生,也生发出那么自然率真的文字!
陶渊明的特色就是他自己的人格,他的禀性,这是基础,人格加才学加生活就成为陶诗的特色,他人学也学不到里面的。他做了自己,诗文是他人生的副产品,给我们这些后世人吟诵感怀,但我们真正要学的,还是陶先生那高洁至善至美至纯自然自由独立的人格!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在仕途行役中,先生看到鸟和鱼都是那么自由,在天空飞,在水里游,先生也是多么想那样啊!他渴慕的自由就是回到故乡,在山野故里做一个自由的人,独立的灵魂,自然是他追求的至美,他要融入在其中,成为一个自由的赤子,化在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风中!他的一生都是要沐浴着自然的芳香,泥土的生机。采一朵菊花,中国发现菊之美自陶渊明始,也只有爱慕田园,高洁自由的灵魂才可以感知菊的美丽!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秋菊盈园”(《九日闲居?并序》)我可以想见陶渊明对菊的爱不释手,这是美的意象。陶渊明爱的是自然,他的生活和诗都是爱构成的,他一生都是在自己爱的意象中生活,自由,洒脱,从未脱离对自然和至美的那一份深情厚爱!一颗素心饱含对故乡的深情,他的心化在诗里,文里。全是素朴,全是真率,但内心涌动着饱满的爱的岩浆,美的甘泉!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辞》)洒脱的陶先生知道自己死后将依然和故乡的山水为伴。融入故乡的山水,也是他自由高洁品格的追求!“生为故乡人,死为故乡魂。”贯穿了他一生热爱自然和家乡的思想。我不认同有些人说的“陶的思想对于医治社会的药方是无效的。”一个自由的灵魂,一个给我们留下这么美的思想文化遗产的人,他的功绩是盖世独立的!美和自由是伟大的力量!
正因为先生的为人和为文的朴实率真,他的作品在生前并未轰动文坛,但是他的高洁朴真至美品格却使他的诗文流芳百世!人们喜欢他的诗文,都与他高洁至美的人格追求有关,因此他的人和诗文都得到万世景仰!永垂不朽!
陶渊明的人格美贯穿在他的所有诗文中,形成浑然天成的美,下面我试图分几个方面论述陶渊明的人格之美,同时也会呈现这些美带给我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反思与追问。
一陶渊明人格的自然自由求真务实之美。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其一中,明确了表达了自己的本性和人格。“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想要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多么自然的场景、多么悠闲的心境!
《归去来兮辞》写得极有动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不管是心情还是景物,都是兴奋欢欣的跃动,那归乡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开怀、舒畅!“情在骏奔”,激动得按捺不住内心源源不断的欣喜!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辞别人事羁役、回到自己的心灵之乡,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归去来兮辞》可命《归家曲》。以《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为代表,一个“归”表明了陶渊明回归自然﹑回归田园﹑回归自我的决心!充分表现了陶渊明“归家”的人生宗旨。陶渊明的诗文里全部都是”归家”、故园。回归给了他多少的快乐!他是个“念家”的人!他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归园田居》里面详尽描述了他的生活环境情景状态。这首诗里面出现了很多他的精神意象:鸟﹑鱼﹑自然﹑渊,我推敲他的字就来自这个“渊”字,“渊明”,“元亮”,其实是对应的,“渊”与“元”、“明”与“亮”,演变得巧夺天工而不露痕迹。我个人认为陶渊明本命“元亮”,是家人给起的,也很吉祥,而陶渊明自命“渊明”为字,实际上是根据他自己的学识禀赋志节等自己起的。“渊明”,晚年更名“潜”实际上都可以找到和他人格相符的出处!
请看: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里面有“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我认为陶公非常喜欢这首诗,这里的意象,鱼本身就是他诗文中一个常用的重要的意象,这里面的“鱼潜在渊”,并且“适彼乐园”。他把自己比作“池鱼”(“池鱼思故渊”),念念不忘故渊,也就是他的来处!我更愿意把“陶渊明”名字里面的“渊“理解为这里的“渊”,即“鱼潜在其中的乐园”,演用做陶公的“故渊”、“来处”的意思,而不是“渊博”的意思。因为陶公其实也是很谦虚的,他不会说自己知识渊博的。“误落尘中”其实也是说的“鱼”。而陶公晚年更名为“潜”,我认为也是来自这里的“鱼潜在渊”,这时候他已经更加坚决地回归真我,固穷守节了!
“明”本义:明亮,清晰明亮。与“昏暗”相对,这个蕴意体现在《桃花源记》里,那就是光明理想的生活环境。
从“陶渊明”这个名字上看,陶公的理想是一个和平光明的生活环境。所以我说理解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从《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记》就可以直接体悟到!他实在是非常鲜明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梦想,如同高擎着鲜明的旗帜!而这个旗帜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绵延不绝!
参懂了陶公的名字也是一把领悟他人生的密码,虽然他的人生不需要密码,他都自然地呈现给我们了,他的生活,他的感情,他的坚持。但至少“渊明”和“潜”这两个名字至少可以是他一生人格志节的明证。就连“元亮”其实也是很有意义的!使我不得不信,一个人的名字和他的一生是相关的。
就算是我的推敲不是事实,假如本来陶公家人给名“渊明”,那名字对一个人的一生以及人格也真的是有影响的,当然他的人生和人格也和他的生平有关系。
陶渊明诗文里的“鸟”的意象也是非常多!我认为他自认为生来是“池鱼。”而他的希望是成为自由自在的鸟儿,一个在地,一个在天,地是他的生命本源,但天是他的生命旅程。因此他常用各种“鸟”的意象表现他的心情。出仕行役中他说自己是“羁鸟恋旧林”﹑“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一))
而他的《归鸟》诗里面心情也是非常的悠然自得,看得出一种自适快乐的心情。
《归鸟》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弗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 无遗。
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失路,欣及旧栖。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这些虽是四言诗,但五言诗《归园田居》五首里面的意思也是相通的,应都是自彭泽归田后所作。试看景象几乎是一样的:“遐路诚悠, 无遗。”“日夕气清,悠然其怀。”和《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是相似的心情和语汇。归鸟意象还有《饮酒》“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另有《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釉,鸟倦飞儿知还。”都表达了一种“心惮远役”(《归去来兮辞》)、“静爱园林好”(《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的心愿。
二陶渊明人格的绿色和平梦想之美。
说到陶渊明,前人多推崇归眼于《归去来兮辞》,其实《归去来兮辞》只是表明他自身摆脱羁役对于田园自然生命本真的回归,而桃花源记正是他对于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的梦想!《桃花源记并诗》才是陶渊明的终极目标。首先这里是绿色生态的自然美景“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人们“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老人孩子们从古至今都是没有生存能力的弱者,而他们在桃花源都适得其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真是个极会做梦的人,他有这样的梦想,并且还愿意追思这个所在“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他一生都在追寻着这个梦想。“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而这个他对人类的关照和志趣!他的梦想可以闪耀中外,媲美任何伟大的乌托邦作品与思想!并且显得那么朴实丰满,抱朴很真,令人心摇旌荡!谁敢说这不是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虽然渺茫,但是人类真正的追求。谁不想人人都自得其乐?他的梦想非常符合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
共 12 1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以厚重的文学功底,用半叙半议加诗作的引证手法,行云流水的文笔,毫无技巧的风格,给我们带来这篇独具创意的赏析之文。通篇阅读下来,让读者对诗人陶渊明的了解加深印象。文章结构完整,内涵真挚,观点中肯,论述精湛,言辞饱满,能成功引起共鸣性和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好文欣赏拜读,学习了。推荐共赏,感谢支持星火,期待精彩继续!【:琳璃】【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2:12:54 感谢,琳璃双手奉上一杯铁观音! 我骄傲我是江山人,我自豪我是江山签约作者。用余生来耕耘江山守护江山此乃使命所归。
回复1楼文友: 19: 0:29 谢谢琳璃,奉上一杯云雾茶。
2楼文友: 14: 5:10 赏析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感受和欣赏角度,于原作者,是知心,于读者,是交流。来读好文,一番回味和感思,受益而去。问好文友!
鼻塞怎么通气吃药能治吗新疆好的白癜风医院
徐州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