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医案讲习痰疟疫疟二案节能
发布时间:2020-10-19 14:30:40
《时病论》医案讲习:痰疟、疫疟二案
《时病论》医案讲习:痰疟、疫疟案一案
55.疟发昏迷治痰得效
南乡酆某之母,年逾六旬,偶沾疟疾,淹缠数月,药石无功,乘舆来舍就诊。
南乡酆某之母,60多岁的一个老太太,染上了疟疾,缠绵数月没有好,乘车来找雷丰诊治,为什么坐着车来,肯定有原因。这是一个关键点。可判断此病人行动不便或者不需要这么多做运动,由此可知可能会有痰。
诊其脉,在财政部出台政策之前两手皆弦,其疟连日而发,每于薄暮时,先微寒而后微热,神识渐渐昏闷,约一时许始苏,日日如是。
诊这个人的脉,两手都是弦脉,这个疟疾每天都发做,不是很深不严重,每天临近天黑的时候,刚开始微微感觉到冷,接着是微微感觉到热,症状不令人痛苦,然后精神就开始慢慢的昏,迷迷糊糊的,差不多2个小时,才开始苏醒,每天如此。
薄暮阳入阴,寒热都不严重,痰湿就是这样,症状不明显,微微而来,昏迷,是痰迷心窍,之后醒来是,身体的自我调节,缓解了。
阅前医之方,皆不出小柴胡汤、清脾饮等法。
前面医生开的方子基本都是小柴胡汤,清脾饮等等。没有加以辩证,没有追究病原。
思其发时昏闷,定属痰迷。
思考,发病时候,昏闷,根据症状,判断为痰所导致昏迷。是痰疟。
即以二陈汤加老蔻、藿香、杏仁、草果、潞参、姜汁治之。
所以用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加老豆蔻,芳香燥湿,醒脾。
藿香芳香醒脾,杏仁,降肺气。草果,直达膜原除疟,党参,扶正。姜汁配二陈汤。姜汁解半夏,降逆止呕,化痰,温中散寒。
连进三剂,神识遂清。继服二剂,寒热亦却。
连吃3剂,神识不那么迷糊了,又服2剂,微微发热微微发冷的症状就没有了。
此案痰疟:痰湿阴邪,薄暮时分,阳入阴,但是入不了,所以在这里交争,微微发冷,等阳入阴之后,人慢慢发热,也是由于痰于阳气交争,阳气占上风。交争的时候痰迷心窍。等交争结束之后,人慢慢就醒了。
《时病论》医案讲习:痰疟、疫疟案二案
56.时行疫疟
己卯夏五,患寒热者甚众,医者皆以为疟。
最近1999年己卯年(温疟与五运六气的关系时令性),小疫之年,这一年其后变化有点大,阳明燥金司天主凉气,上半年不是很热;少阴君火在泉,下半年在泉之气管,下半年冬天该冷的不是很冷,相对往年较热,这一年在大运上是土运不及,黄帝内经讲己卯的二之气,二之气是从交春分那一天到谷雨到清明到过完立夏那一天,这期间会有瘟疫,天地之间戾气大大的就来了,老百姓很可能会生病死亡,这是一个大方向的规律,参考,这个时候天地之气有这么个环境,具体看实际情况。(学知识可以参考《松峰说疫》)
己卯年到了年底也会有流行性感冒多发季节,但是这一年,夏五月,三之气,戾气可能先到了,很多人得了寒热病,医生都以为这是疟疾。
所用咸是小柴胡汤、清脾饮,及何人饮、休疟饮等方,未有一方奏效。
小柴胡汤、清脾饮,及何人饮、休疟饮等方没有一个是奏效的。
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用量】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备注】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清脾饮
(严用和)用青朴柴,芩夏甘苓白术偕。更加草果姜煎服,热多阳疟此方佳。〔青皮、浓朴(醋炒)、柴胡、黄芩、半夏(姜制)、甘草(炙)、茯苓、白术(土炒)、草果(煨),加姜煎。疟不止,加酒炒常山一钱,乌梅二个;大渴,加麦冬、知母。疟疾,一名脾寒,盖因脾胃受伤者居多。此方乃加减小柴胡汤从温脾诸方而一变也。青、柴平肝破滞,朴、夏平胃祛痰,芩、苓清热利湿,术、草补脾调中,草果散太阴积寒,除痰截疟。〕
何人饮
【处方】何首乌9~30克当归6~9克人参9~30克陈皮6~9克煨生姜3片
【功能主治】补气血,截虚疟。治疟疾久发不止,气血两虚,寒热时作,稍劳即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自汗,形体消瘦,舌淡,脉缓大而虚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于发前4~6小时温服之。若善饮者,以酒200毫升,浸一宿,次早加水200毫升煎服。再煎不必用酒。大虚者,去陈皮,寒甚者,生姜用9~15克。
【备注】方中何首乌补益精血,人参益气扶正,二药相合,气血双补为君;当归养血和营为臣;橘皮、生姜理气和中,助补药之运行,均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补气血,截虚疟之功。
殊不思经谓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疟每发于秋令,今于芒种夏至而发者何也?
内经里面说,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疟疾应该发于秋季,现在芒种季节,怎么会是疟疾呢?
考岁气阳明加于少阳,天政布凉,民病寒热,斯时病疟者,尽是时行疫疟也。
参考五运六气,岁气(客气)阳明燥金之气加于(主气)少阳相火,这个时候天气是应当热的,但是司天凉,看来,该热的时候不热,偏凉了,所以老百姓得寒热之病,这个时候得疟疾的都是服徭役似的,每个都到不了,疫疟。光根据这个症状来判断是疟疾,而不思考疫疟是不行的。瘟疫和疟疾的治法师不一样的。
有建德钱某来舍就医,曰:患疟久矣,请先生截之。丰曰:此乃时行疫疟。
建德一个姓钱的人来找雷丰看病,钱某的疟疾很久了,请先生截疟,雷丰说,这是流行性瘟疫不是疟疾。(瘟疫性疟疾)
遂用宣透膜原法加豆卷、干姜治之,其效捷于影响。
然后用宣透膜原法∶治湿疟寒甚热微,身痛有汗,肢重脘懑。
浓厚朴(一钱,姜制)槟榔(一钱五分)草果仁(八分,煨)黄芩(一钱,酒炒)粉甘草(五分)藿香叶(一钱)半夏(一钱五分,姜制)
加生姜三片为引。
此师又可达原饮之法也。可以达到膜原,方中去知母之苦寒及白芍之酸敛,仍用朴、槟、草果,达其膜原,祛其盘踞之邪,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拟加藿、夏畅气调脾,生姜破阴化湿,湿秽乘入膜原而作疟者,此法必奏效耳。
加豆卷(豆子发芽,再炒干,有一定发汗的作用,深入到络脉,有生发之气,豆子在脾,入脾。)入脾,
、干姜入脾胃土运不及,加大运脾胃的药。
治疗,效果很快,马上就好了。
邪气潜伏在膜原,以什么形式呢,以热,痰的模式潜伏,所以半夏生姜,化痰,生姜运化中焦,黄芩清热,进一步加强脾的运化,草果仁,藿香叶,直接在膜原的地方芳香化浊,用厚朴槟榔排出这些膜原的浊物。
后来求治者,皆与钱病无异,悉以此法治之,莫不中窾。
后来来求治的病人,都和钱某的病一样,雷丰都以这种处方治疗,都治好了。
可见疫疟之病,不必拘疟门一定之方,又不必拘一定之证,更又不必拘一定之时,
可见瘟疫性疟疾,不需要拘泥疟疾的某一定方,也不需要拘泥于一些症状,更不要拘泥某说实话一时段。
但其见证相同,而用药亦相同者,断断然矣。
只要看见症状相同,方证相互对应的,就可以处方用药。
唐山白癜风医院早期肝纤维化吃什么药
对宫颈糜烂最有效的药物
- 上一页:例假期间为什么不能割双眼皮节能
- 下一页:国字脸如何化妆5分钟快速瘦脸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