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20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都江堰体育网 >> 赛车

公交上海交大让毕业生尽情吐槽534

发布时间:2020-09-20 02:45:40

[文汇报·头版]“以心换心”

张医生的坚持【旁白】

4年前第一次遇到张儒舫,他刚被引进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担任心胸外科主任。他告诉我,每个患儿家属,他都会给一张印着自己号码的名片。说实在的,当时我有些怀疑,心想要是病人多了,你能坚持下去?

前段时间,外地一家医院的儿科医生接受了患儿家长的咨询,后被投诉“误诊致死”……这让我突然想到了发名片公开的张儒舫。一问,他至今坚持着,无论对络咨询的,还是曾经治疗的患儿的家属,都告知号码。

张医生说,自从他把号码在上公布,每天总会接到很多咨询。大家也了解他的工作日程Facebook“致力于加强对所有上儿童的保护。”,一般都在下午点打,所以他7点之后吃晚饭已成习惯。

不仅如此,张儒舫每天上班前、下班后都上“好大夫”,及时回复全国各地患者的上咨询。他说,事先了解外地患者的病情,可以区分轻重缓急,尤其可以劝说那些病情较轻的患者,没必要大老远跑来上海……张医生还有个有些特别的想法:公开号码,可以增进医患间的信任度,让患者感觉亲切——“经常遇到患儿家属开口第一句就说:‘张主任,我和你通过的。’这一下子就缩短了彼此的距离。”

每当有外地病患远道而来,张儒舫再晚也在医院等候,然后亲自接待。这是他的又一个坚持。

儿童医院心胸外科的手术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手术死亡率则降至1%……我想,这跟张儒舫的坚持有关。

【口述实录】

7月3日,我带着女儿到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随访。“哟,小雪回来啦!”看着立即跑过来“围观”的医生护士们,感觉亲切极了。还不满5个月的小雪,先后在这儿住院87天,是个“明星宝宝”——因为当时全院上下数她病情最重。至于我,每每想起自己在这儿的经历,除了深深感激,还有点愧疚……

刚满月就接到病危通知单

足月顺产、5斤4两、新生儿评分10分……今年情人节过后第一天,我和丈夫迎来了我们的“小龙女”。我们给她取了个可爱的小名:小雪。

小雪20天,社区医生上门探视,竟发现她没长磅。医生说,月子里的婴儿应该平均每天长一两,“不长肉,可能喂养有问题。”我们也发现,小雪吐奶很厉害:吐奶时,奶从嘴巴、鼻子一起朝外喷;吐完了,总不断“点头”,同时急促喘气。我们以为她是呛着了,每次都想,下次当心点就没事了。

在她35天那晚,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伴随着强烈吐奶,小雪的脸瞬间变成了青紫色。我们抱起她直奔急诊室,小雪因“吸入性肺炎”立即被留院观察。

但噩梦才开了个头。第二天,小雪被收治入院;第三天,医生说小雪的心脏有杂音,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要进一步检查确诊。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单。

我抱着女儿走进省人民医院心超室,只见七八个医生等在那儿——一看这架势,我就预感“大事不好”。心超检查整整做了2个小时,那七八个医生轮番上阵、反复讨论,最后送到我手里的报告单上密密麻麻开列着七八种病:肺动脉高压、房缺、室缺、肺动脉吊带……

看着这些陌生的术语,我满脑子都是医生讨论时旁听到的一句话:“罕见的复杂性先心病,如果不治疗活不过1个月。”之后,又做了CT检查。“……我们治不了。”这个会诊结论把我们全家推进了恐慌的深渊。

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小雪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后来不得不戴着氧气面罩度日。她第一次住院的10天里,我不知道接到了多少张病危通知单。我清晰地记得,曾经3次看到她全身青紫、喘不上气,如果氧气跟不上,据说她的身体立即就会变成土灰色!

看我终日以泪洗面,病区护士提醒:“你去上海试试吧,以前我们病区里就有孩子在上海看好了。”

那天一回家,我赶紧上发帖求助。3月29日,一位友发来信息,说她当年带孩子到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找张儒舫主任开刀,治好了,现在孩子已经上幼儿园。经她指点,我通过“好大夫”与张儒舫医生联得联系,将CT片等病史资料上传发给了他。当晚6点,张医生主动打来:“我看这个宝宝还是有希望的!”我感觉自己的声音在发颤:“可是,孩子现在离不开氧气,怎么过来呢?”“找救护车送过来。实在不行,我们可以派医生带着急救用品去接宝宝。”这句话,让我认定这位素不相识的专家是个“好医生”。

3月30日,小雪再一次被抢救过来。医生说再发展下去,必须用呼吸机了。不能再耽搁!在多方努力下,3月31日下午2点,我们终于乘上一辆救护车往上海赶。

医生领着我们一路小跑

来沪求医的路,一波三折。

救护车司机对上海不熟,上了高架就迷路,结果只需三四个小时的车程,晚上8点半才说“到了”;可是办入院手续时,竟发现跑错了医院!这时我才猛然想起,张医生曾在里特地关照:“来之前先告诉我,我们可以做准备。”

我拨通张医生的。那时正在外地出差的他,立即让我直接呼叫“120”救护车去儿童医院,还说他会通知值班医生在急诊室等着。可能怕我不放心,他接着又说,他出差一回来就会到病房找我女儿。

救护车一到儿童医院,当晚值班的谢医生便领着我们一路小跑,直接把孩子送进了重症监护室,住院手续都是事后补办的。

术前检查证实了张儒舫医生此前的判断,小雪患的是“左肺动脉起源异常”,虽属罕见的先心病,但总算还有机会手术治疗。

4月5日,手术做了4个多小时。宝宝送出来时,张医生也特意出来告诉我,手术非常成功。

无奈好事多磨。一天半夜,医院来,让我直接去病房,说宝宝心率不好。医院发了病危通知单。这次,小雪在ICU一待就是17天。那些日子,我每天至少给张医生打一个,反复询问病情。他没有一次流露出不耐烦,总是不断安慰我。宝宝从ICU出来第一天,张医生半夜12点还跑来病房看情况,后来就连双休日,他也来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时,女儿的小胳膊细得只有我的大拇指那么粗,监护仪撤除后一称体重,才3斤多。好在她一天天好起来,会翻身了、有笑容了……终于出院回家了。

那条短信我一直留着

不料,高兴没几天,宝宝又出现了呼吸困难。再次打求助之后,我带女儿回到儿童医院。住院第二天,她发起高烧……那几天,我每天一大早就傻傻地站在张医生办公室的门口,不停地问“到底怎么了?”他告诉我,你女儿是过敏体质,缝在骨头上的羊肠线不吸收,结果化脓感染导致了骨髓炎。

上搜索之后,我知道了:骨髓炎是非常难治的。治疗周期长,而且病人相当痛苦——伤口需完全打开,每天用盐水冲洗后,再在不用任何麻药的情况下往伤口里塞纱布。

再一次打击!再一次害怕失去!当时我真的是疯掉了,歇斯底里地抱着宝宝在病房里大吼大叫,甚至指责医生无能,谁都劝不住。

经过10天治疗,女儿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虽然每天都接受痛苦的治疗,可她不时会笑,并且很快脱离氧气,可以自主呼吸了。

现在想来,我十分愧疚。我把医生护士当出气筒,可他们并不计较。当得知我们家有困难,还主动帮着申请红十字救助基金。

6月16日宝宝出院那天,我给正在做手术的张医生发短信致谢。下午张医生回短信说:“有事可打来。祝宝宝健康。有机会去南京时,我会去看她的。”那条短信,我一直留着。

小雪4个半月时,体重长到10斤了。是张儒舫这样的许多好医生、好护士,用爱心、真心、善心、细心、耐心、恒心,给了她一颗坚强的心,也“重塑”着我的心。

来源:《文汇报》 2012.7.9 头版

原文: “以心换心”


心动过速
疫情严重,对症中成药在印尼被"抢断货"!太极集团携手海外经销商舍利捐赠
泰安牛皮癣治疗费用
友情链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