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十壹五以來牡市城市亾文精神建设回眸下
发布时间:2020-09-14 17:41:23
十一五以来我市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回眸(下)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追赶跨越,实现超千破百,关键在党、关键在领导干部。要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以政风带民风,才能在全市上下营造激情创业、激情发展的良好氛围。因此,每一个牡丹江人只有把牡丹江当成自己的家,牡丹江才能真正成为令人向往的激情城市,而在这方面,领导干部必须要带头树立一日无为、寝食难安的意识和发展意识。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设一支适应发展的干部队伍
建设一支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充满激情的干部队伍是实现追赶跨越的关键。在现行体制下,领导者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展的速度,特别是一把手,各地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把手的差距。
不在状态,就要抓紧拿下。市委书记徐广国指出,不看资历看能力,就是再有资历,不动手,就是没能力,我们唯一的标准就是看工作的业绩,必须树立以实绩、以项目、以发展用干部的导向,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
选好人,用好人,最根本的还是靠制度,必须从完善制度入手,建设一支适应发展的干部队伍。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地通过树立、落实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用人水平。在重大项目建设中锻炼干部、识别干部、选拔干部,形成以项目建设成效比贡献、论政绩、用干部的导向。对后备干部突出了党性锻炼和实践锻炼,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优进劣退、动态管理,不搞一次选拔定终身。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2007年以来,通过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职位,给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破除了地域壁垒,变关门用人为开门纳贤赵先信则指出,扩大选人用人视野;破除了资历壁垒,打破论资排辈的僵化观念,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破除了专业壁垒,重学历而不惟学历,重专业而不惟专业,培养造就复合型干部。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环境,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让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
2007年以来,全市共比选312个领导岗位;实行后备干部公选制,面向全省公开选拔1028名后备干部,实施双百工程,选派百名成熟的后备干部到县乡、招商等部门挂职,组织百名后备干部轮岗锻炼;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举办星期六大讲堂,聘请经济、科技等领域高层次专家学者来牡讲座,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能力。
对于一个想要干事创业的干部而言,这次变革给了他们一个站在舞台上实现自身抱负的机会;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这次变革产生的不仅仅是干部结构的物理变化,更是一种化学反应,先进的思维方式、先进的管理经验随着这些选拔出来的人才一起生根发芽。
除进行领导干部公选之外,我市还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拔上尝试引进了市场化的理念。几年来,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心共吸纳储备447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先后组织了123户企业、408名企管人才对接,对接成功75人。
目前,让实干成为干部队伍的风尚,让实绩成为衡量工作的标准的用人导向已在我市扎根发芽。
整纲肃纪、治庸治懒,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着力打造一支适应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几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创新创业、开拓开放的城市人文精神,开展治庸治懒、整纲肃纪、行政问责活动,提振广大干部的精气神,初步形成了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奖勤罚懒、用能去庸,就必须强化干部的执行力意识。几年来,我市通过完善制度,治虚、治假、治浮,督促干部知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此,我市制定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力情况考核办法》,连续三年对市直和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月公布、季考评、年终奖惩。同时,以提高执行力为手段,全面强化干部的意识、紧迫意识、发展意识。市委、市政府通过对市直班子633名干部的全方位考察,对93名精神不振、政绩平平的干部进行了诫勉,免职撤职11人,并一次拿出600万元对超额完成年度考核任务的领导干部和税收贡献大户公开进行了重奖。通过这些举措,增强了广大干部的危机意识、意识和紧迫意识,在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为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提出牢固树立不落实、不作为也是腐败的理念,提出对于市委有要求、文件有规定、上级有安排的工作,要明确人员、创造条件、优先保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有效落实。下大气力解决飘浮、梗阻、无为等问题,加大了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和查处力度,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及阻碍决策执行的现象坚决处理;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目前的批发价基数是当时的资费标准。举个例子,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宝宝吸收不好的症状
治疗白带
威海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