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周末读42知易行难搭配
发布时间:2020-06-01 03:34:25
国学周末读(42)知易行难
解读知:懂得,认识,明白。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说说容易做做难。
知易行难的知用现代语言来说,是一种内在的认知、内在的知识,重点在于指引人的行动,范畴是人的道德本质、人与世界的关系。内在的知识,卡佩罗认为巴萨并不是本赛季欧冠的夺冠热门。在西方哲学中,也有信仰、道德、灵性的内容。
说起这个话题,不得不说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原名陶文浚, 他18岁时,在歙县崇一学堂校长唐进贤资助下,考取金陵大学。学习期间,他受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学说的影响,改名为知行 经过十几年的人生探索,他对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理论,从赞赏、认同,变为怀疑。1927年,他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与王阳明相反的观点。1934年,他写了一生中重要的文章《行知行》文中阐述:最初电的知识是从哪儿来的?是法拉第、爱迪生从实验中找出来的,这实验便是行认为人生应是行--知--行他特地写诗说明: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正式改名为行知自1934年至去世,他一直用此名。由此可见知与行关系处理之重要。
撇开哲学意义上的认知与实践不谈,我以为 知。是在思想层面懂得怎样做正确的事。而行。是在行动层面怎样正确地做事。在两者关系上我是赞同知易行难。 一说的。正如《尚书》所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说个大文豪苏 东坡的故事吧。苏东坡在瓜州任职,与寺住持佛印相交莫逆,常与之参禅论道。一日,苏东坡之后,若有所悟,便撰诗一首: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并遣书童送与禅师,禅师见之,莞尔一笑,批了两个大字,嘱书童带回。东坡见书童归来,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的境界,急忙打开诗作,却赫然看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大字,不禁气从心来,即过江找禅师理论。船到寺,佛印禅师已在岸边恭候。苏东坡见了便大声质问:大和尚!你我乃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便罢了,怎么可以恶语中伤?”禅师若无其事地反问:我骂你什么了?”苏东坡把诗稿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禅师哈哈大笑: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过江’来了呢?”东坡呆立无语,恍然大悟,惭愧而返。 东坡居士知道八风吹不动”这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是一种高明的、应该达到的境界。但要达到这一境界却殊为不易。
很多事情,很多道理,我们知道是知道了,但就是没有很好地去做或做了又半途而废。因为知与行之间,还是有着一段距离的。都 知道应该孝敬父母,但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似乎天天都在忙碌;都知道应该夫妻恩爱,但是世界上又有几对夫妇不是经常吵闹;都知道要合理饮食,但是看到鲍翅海鲜却依然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都知道要远离辐射,但是打开电脑之后又有几次是心甘情愿地关掉? 借用一句电视剧流行语:臣妾做不到啊!这就是知易行难吧。
知易行难,但我们不能不行”否则我们就会成为光说不练的主儿,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而知也就失去了意义。 《中庸》里有一句话: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简单的意思是说:有一些人道理听明白了,遵道而行了,却因为气力的原因,结果就半途而废了,孔子以为他是不能这样做的。 有位科学家说过海马汽车厦门盛成4S店:思想与实践像学游泳一样,不下去游,光学习游泳姿势和方法,永远也学不会。”这句话更是说的明白、透彻,让我们明白了行”的重要性。没有行”这个老子,就不会有知”这个儿子,更不会有创造”这个孙子。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我是主张行重于知”的,至少要做到知行合一”吧。国家的层面,反对空谈误国,提倡实干兴邦;社会的层面,反对坐而论道,提倡起而行之;从治学的层面说,既要博学之,更要笃行之。
在行这个问题上,还记得初中时学过的一篇短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这则短文给我们开出了医治重知轻行、知而不行的通病,做到知行合一的药方,药方有二:一曰立知立行,二曰知而笃行。有此二者,庶几可成。
武威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怎样检查是否脑动脉硬化
小儿便秘用什么药
- 上一页:一阵风把窗纱帘吹开搭配
- 下一页:夜晚想起故乡brbr在他乡越发的久了连洗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