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都江堰体育网 >> 综合

工业文明还是生态文明专家指出未来中国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18 21:40:43

正当学界为中国避免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 而频开药方之时,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张孝德日前提出一个观点:这并非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遇到的最大挑战,选择走生态文明之路还是继续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才是首要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9日召开的一场题为 转型与中国市场模式再创新 的报告会上,张孝德教授发言指出,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下,以新能源革命和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革命逐渐兴起,正改变着世界文明与经济的发展趋势。他认为,这为中国走上生态文明之路提供了契机。

2010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每年夏季。随之而来的担忧是,中国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是否将面临拉美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曾遭遇的 中产收入陷阱 。但张孝德指出,中国最终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只是时间问题,现在应当首先关注 挤车效应 带来的负面影响。

已经登上工业化列车的西方发达国家造成了地球环境与资源的超载,而此时有着两倍人口的中国也要登上工业化列车,这便出现了 挤车效应 。 张孝德说, 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频繁以环境压力为由提升中国进入工业化门槛,为中国工业化之路设置障碍但我们目前没有更多的线索。”。

张孝德认为, 挤车效应 带来的矛盾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方面,中国无法用停止发展来解决工业化面临的环境困境;另一方面,环境与资源的容量已经无法给中国留下继续发展工业化的空间。中国正面临不能停止发展和不能通过西方工业化模式获得发展的 两难 。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之路具有两大特殊性, 张孝德说, 首先,中国的工业化是迄今为止人口最多的工业化,而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七国总人口也才7.2亿;其次,西方七国是在工业化完成后才遇到污染等问题,而中国在起步阶段就受到环境因素掣肘,中国如继续走西方高能耗的工业模式,将需要五六个地球能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道路。但中国在保持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高密度污染的代价。专家预计, 十二五 期间将是中国污染时间高发期,这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安全的重大障碍。

21世纪以来,尽管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的关系,却很少对工业化道路本身提出质疑,现在是时候从对西方式工业文明的反思中找出新的发展模式,去破解资源与环境束缚下人类发展的困境难题了。 张孝德说。

治疗宝宝拉肚子的方法
心肌梗死能好吗
株洲治疗白癜风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