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干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07-08 04:29:12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干了什么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干了什么
在大多数人眼中看到一九一六年这一年份,都自觉与自己并没有丝毫关系,即使有关联也都是上个世纪初的人们才会感受到的,都已经是陈年往事、历史故事。可是,一九一六年,对于任何一个关心历史和政治的人而言,绝对不是一番早已过时的陈年往事,而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建党伟业中的辩论以《一九一六》为依据
而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又有干系呢,首先只要是熟悉历史时间的人不难推断出,陈独秀是处在一九一六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人。而这里要说起陈独秀,就不得不提五四运动,既然要说起五四运动,又不得不提为陈独秀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而说起新文化运动的开端,则不得不提及为陈独秀所创办并主编的一本名叫《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的杂志。而陈独秀一九一六年的历史就发生在这《青年杂志》上,当然一九一六年也不仅仅只是个年号,而是作为陈独秀的一篇作品被发表在《青年杂志》上。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作为当时大有作为一篇“新年献词”一般意味的文章在为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上面发表。而这篇文章在当时的中国也掀起了不少的话题和误解。文章中大肆赞美德意志的体制,而对中国目前体制保持十分悲观的态势,难免惹得人们误议作为先进思想宣传工具的《青年杂志》却反过来宣扬帝制,继而误会陈独秀支持封建帝制。文章是在一月份发表的,后来三月份《青年杂志》被迫停刊,到后来的九月份更改名成《新青年》
。
胡适与陈独秀之间什么关系
胡适、陈独秀是两个老朋友,是和具有时代性作用的新文化运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他们用他们沉重的爱国情感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想要让这场运动以新思想取代旧思想。他们是这场运动的主导者和引领者。胡适、陈独秀的性格是一刚一柔,刚好互补,相得益彰。他们两个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思想界的两大巨人。
胡适陈独秀
1916年,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当时胡适在美国留学,但知道陈独秀在创办杂志,于是就从美国寄给陈独秀文字改革的稿子。陈独秀收到看了以后,对此大为赞赏,于是马上给胡适回信,在信中陈独秀表达了自己对胡适能给寄来稿子这件事表示非常感谢,称在文字改革时期,能收到这样写实的文章,纯属不易。这份稿子之后就在《新青年》上刊登,并吹响了白话文革命的号角。1917年,陈独秀在北大任教,胡适回国后也在北大任教,两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起推动新文化运动,成为这场运动的主导人。
胡适、陈独秀开始是志同道合,但后来他们两人走的方向也是不同的。在五四运动后,两人分道扬镳。陈独秀越来越激进,开始崇尚马克思主义理论,走上了暴力革命的道路,之后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而胡适依旧坚持民主、科学,成为了资产阶级的代表人。但两人在信中明确指出,虽然两人走的道路不同,但两人的友谊永远不变。
蔡元培与陈独秀的故事
蔡元培与陈独秀二人,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人物,他们两人之间也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友情,无论是一同共事时期还是各奔前程阶段,这两位大家始终互相倾慕,无论社会的浪潮如何变幻莫测,蔡元培与陈独秀的友情却几经沉浮始终未曾中断、持续至死。
蔡元培与陈独秀
两人之间的初次相识是因为在光绪末年均加入了暗杀团,在其中共事,一来二往的相聚交谈中渐渐熟识,彼此钦佩。多年以后,两人竟成了上下级,以其掀起了五四、新文化的热潮。1916年,蔡元培奉命出任北大的校长,而此时陈独秀的杂志办得风生水起,有一天蔡元培一听说陈独秀来京以后,当日便赶往其住所,执意邀请他来北大教授文学。也正是在那个阶段,陈独秀向蔡元培推荐了年仅27岁的胡适也进入了北大教书。后来由于陈独秀得罪了一些人,蔡元培无奈之下只好以改革的名义令陈独秀保留体面地下任。正是蔡元培聚集了各路人才在北大的这段时间,北大才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而这些人当中陈独秀无疑是影响最大、闯劲最大的一员佼佼大将,也正是他打开了新局面。
之后在五四运动中,由于陈独秀作为身先士卒的总指挥,他也常常身陷困境,屡次被捕,而在此期间的蔡元培则至情至意,三次出手相救。1940年,蔡元培病逝香港,陈独秀终日郁郁寡欢,为其所写的悼文感人至深,两年后,也不久于人世。这两位大人物,尽管在政治上深有分歧,却从未停止对于彼此的欣赏。
哪种止汗露治狐臭好许昌治疗白斑病费用赣州妇科医院哪家好安徽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