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谈幸福计划
发布时间:2021-12-08 05:52:44
人民谈幸福:美好生活里不能只有金钱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从追求物质过渡到追求幸福的时刻
不久前,清华大学颜宁教授关于 幸福 的一次演讲火了。学生曾问她,与电视剧《欢乐颂》的主角安迪相比,你付出的努力更多、名望更高,赚得却很少,会感觉不平衡吗?答曰:金钱不能成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一问一答,道出了多数人 想要与得到 的挣扎。
现代人面前都摆着一道 幸福难题 。就像斯基德尔斯基父子在写《金钱与好的生活》这本书时,他们的朋友问道, 你们不是打算告诉我们,你们认为多少钱才够吧? 这本从哲学和经济学角度探讨金钱与美好生活关系的著作,正是聚焦于此, 多少钱才够 够是相对于什么来说 等问题伴随始终。
之所以是 难题 ,是因为有关金钱与幸福感相关性的讨论,从未停止过,结论更是悬而未决。即便在马克思看来,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的资本主义,也没能满足人们对财富和金钱的追求。相反,经济上的不知足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这种渴望植根于人的本性。
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几乎就等同于美好生活。美国 大萧条 时期,很多人对资本主义不抱有任何幻想。凯恩斯在1928年对剑桥大学本科生做了一次演讲,题为 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 。他预测, 100年后,先进国家的生活标准将是今天的4 8倍 ,并且描绘了舒适工作和美好生活的前景。研究表明,自1930年后70年里,人均收入增长了4倍,而工时预计到2030年才能达到每周35个小时。 一个无须工作的未来 并没有到来,在一些国家,富人的工时甚至不降反升。
宣布弗格森镇和圣路易斯市进入紧急状态 在当时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减少工作时间或者用更多自由时间做喜欢的事情,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生活。现实情况是,经济增长并未实现预言中的美好,大多数人还需要辛苦地工作,考虑到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世界形势等多重因素的变化, 凯恩斯 们的失败预测也不足为奇。
经济增长或财富增加,确实是实现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但是对国家而言,单纯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加重污染、挤压闲暇、贫富分化等经济增长负效应可能会逐渐凸显。1974年,经济学家理查德 伊斯特林在对多国进行幸福感与GDP的调查后,发表了论文《经济增长是否能改善人类命运?》,他的答案是 可能不会 ,这是著名的 伊斯特林矛盾 。
对个人而言,美好生活里不能只有金钱。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钱包逐渐变鼓,但也带来 你幸福吗 的困惑。金钱没有 原罪 ,与美好生活也密切相关,但当一个人把对生活的追求框定于物质与金钱时,就会像传说中的迈达斯国王,虽被赋予点石成金的魔力,最终却被饿死。
亚里士多德曾说, 人活着的目的应该是让自己开心,但人们终其一生忙碌又受罪,想到这些还真是让人不解。 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在面临着从高速增长过渡到可持续增长的阶段,我们每个人则面临着从追求物质过渡到追求幸福的时刻。全面小康带给人们的意义,就是在可物化的指标之外,还要补全健康、安全、尊重、个性、闲暇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种种目标。在发展起来的语境下,更多人的人生选择将不再是被迫或者孤立的。未来几十年,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拜物都将退位成生活的附属品,而探寻可能性、关注幸福感、为爱好打拼,一定会成为公共空间中不断出现的新风尚。(李洪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太原妇科医院哪家好银川哪家治男科医院好
马鞍山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 上一页:人民日报谈如何摈除干不如站的洗碗效应物业
- 下一页:人民日报谈开学行囊覆盖